[发明专利]入耳式噪音剂量装置及按工作岗位评估噪声水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9934.0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军;蒋涛;刁明芳;夏世雄;蒋一宁;闫一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10003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耳 噪音 剂量 装置 工作岗位 评估 噪声 水平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测听装置及其使用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入耳式噪音剂量装置及按工作岗位评估噪声水平的方法,包括放置在人外耳道内的入耳式噪声剂量计、专用数据传输设备和计算机,入耳式噪声剂量计通过专用数据传输设备和计算机连接;所述入耳式噪声剂量计包括贴合人外耳道形状的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微型传声器、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池和通讯接口,本申请在设备实现微型化以后,可以放置到耳道内,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噪声采集点更合理,因此所得的噪声暴露水平值更有价值,因为能比固定一点或几点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地反应岗位的噪声水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听装置及其使用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入耳式噪音剂量装置及按工作岗位评估噪声水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舰艇强噪声(包括稳态噪声及脉冲噪声)暴露常导致急、慢性听觉系统损伤,为明确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病机制、筛选噪声性耳聋易感人群,急需建立噪声暴露强度实时监测和舰员听力状况动态检测及现有防噪设施降噪效果评估的专业平台与技术手段。
迄今我国仍在使用的噪声测量工具是噪声声级计。这类装置体积过大,大部分带有外部接线,不便操作。现有噪声剂量计全部是有线的盒式设备,其噪声采集麦克风远离受试者的外耳道,所能提供的噪声暴露剂量信息极不稳定,容易受身体周围近场噪声的干扰或影响,大大降低数据的准确性。而国外目前使用的个人无线噪声测量仪,外形较小仅有50余克,没有连接线、控制按钮和显示器。该装置虽可佩戴在受试者的肩部进行测试,已属于近场检测,但由于不是真耳实时监控,距离暴露耳较远,仍无法准确、实时地获得受试者耳内实际的动态噪声信息,并且同样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数据的准确性。
在技术方法上,目前噪声测试的方法和计算公式为环境声测试,是针对具体噪声暴露环境的静态噪声记录,即“测物不测人”,无法测试以具体工作岗位为记录对象的连续时间内动态噪声剂量,缺乏具体测试区域内不同位置噪声连续暴露的动态累积数据,对于个体噪声防护和降噪处理缺失了重要的现场数据,导致噪声实时检测、噪声性耳聋防护救治效率不高,及噪声性听力损伤现场救治技术薄弱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某作业人员噪声暴露的真耳实际噪声进行测试的噪声测量设备,提出一种可提供具体噪声暴露的实际数据以及噪声性防噪耳机降低言语交流可懂度的实际数据的入耳式噪音剂量装置及按工作岗位评估噪声水平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具体方案如下:
入耳式噪音剂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人外耳道内的入耳式噪声剂量计、专用数据传输设备和计算机,入耳式噪声剂量计通过专用数据传输设备和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导出所存储的数据,供使用者查看分析。其中采用入耳式噪声剂量计作为噪声测量单元,测量并记录被测作业人员真耳实际噪声暴露量。所述入耳式噪声剂量计包括贴合人外耳道形状的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微型传声器、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池和通讯接口,所述微型传声器与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音频输入(MIC)接口相连,微型传声器的声孔连接声管并固定在机壳的面板上,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I2C通讯接口与机壳面板上带通讯接口的电池门相连,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电源接口与电池相连,电池安置在机壳面板上的电池门内。
微型传声器为楼氏电子的EM24346;超微型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安森美的Ezairo5920。
电池为10A 的锌空气电池;电池固定在机壳内。
这里提到的贴合人外耳道形状具体是指和人的外耳道形状相同或者相似的结构,方便于使用者进行佩戴.
进一步地,专用数据传输设备包括上位机指令通讯接口、指令解析和协议转换及通路选择装置、入耳式噪声剂量计通讯接口,所述上位机指令通讯接口与指令解析和协议转换及通路选择装置相连,指令解析和协议转换及通路选择装置分别与入耳式噪声剂量计通讯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9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态硅胶挤料压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