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及吊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8145.5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叶蕾;张树祺;李江华;徐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14 | 分类号: | B66C11/14;B66C7/02;B66C7/08;E21D11/4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高园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管片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吊运系统(1)和盾构吊运系统(2),盾构吊运系统(2)和顶管吊运系统(1)并联可拆卸设置在后配套拖车上;所述顶管吊运系统(1)与盾构吊运系统(2)平行设置,且顶管吊运系统(1)位于盾构吊运系统(2)侧上方,后配套拖车为一号拖车(3)和二号拖车(4);所述盾构吊运系统(2)包括与一号拖车(3)和二号拖车(4)可拆卸连接的S型吊机梁,S型吊机梁由二号拖车(4)的中部换向到一号拖车(3)的侧边,S型吊机梁上设有用于吊运管片(5)的第一管片吊机(205),第一管片吊机(205)沿S型吊机梁吊运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吊机梁包括沿掘进方向依次连接的固定直梁(204)、固定弯梁(203)、过渡吊机梁(202)和浮动吊机梁(201),浮动吊机梁(201)设置在一号拖车(3)的外侧壁上,固定直梁(204)固定设置在二号拖车(4)的中部,固定弯梁(203)固定设置在二号拖车(4)上,固定弯梁(203)的一端与固定直梁(204)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二号拖车(4)的侧壁上,过渡吊机梁(202)的一端与固定弯梁(203)相连接、另一端与浮动吊机梁(201)相连接,且过渡吊机梁(202)位于一号拖车(3)和二号拖车(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吊机梁(201)通过浮动卡块(206)连接在一号拖车(3)上,固定直梁(204)和固定弯梁(203)通过固定块(207)连接在二号拖车(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吊运系统(1)包括沿掘进方向依次连接的固定中间梁(104)、中间过渡梁(103)和浮动悬臂梁(102),固定中间梁(104)固定设置在二号拖车(4)的中部,浮动悬臂梁(102)设置在一号拖车(3)的中部,浮动悬臂梁(102)和固定中间梁(104)通过中间过渡梁(103)相连接,固定中间梁(104)上设有用于吊运管片的第二管片吊机(105),第二管片吊机(105)沿固定中间梁(104)、中间过渡梁(103)和浮动悬臂梁(102)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悬臂梁(102)的前部伸出一号拖车(3)形成悬臂部,悬臂部通过悬臂支撑架(101)固定在一号拖车(3)上,浮动悬臂梁(102)通过浮动梁卡块(106)连接在一号拖车(3)上,固定中间梁(104)通过连接块(107)固定在二号拖车(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的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盾构模式下的吊运方法和顶管模式下的吊运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的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模式下的吊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顶管吊运系统(1)拆除,盾构吊运系统(2)调试至工作模式;
S2:盾构吊运系统(2)的第一管片吊机(205)将管片从隧道中间的编组列车上吊起,然后沿固定直梁(204)、固定弯梁(203)、过渡吊机梁(202)和浮动吊机梁(201)向前吊运管片,将管片从台车中间运输至拖车的侧面;
S3:当第一管片吊机将管片运至管片拼装位置,停止运动,然后通过管片拼装机进行拼装,完成盾构模式下的管片吊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模式管片吊运系统的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模式下的吊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将盾构吊运系统(2)拆除,顶管吊运系统(1)调试至工作模式;
B2:顶管吊运系统(1)的第二管片吊机(105)将管片从隧道中间的编组列车上吊起,然后沿固定中间梁(104)、中间过渡梁(103)和浮动悬臂梁(102)向前吊运管片,管片在拖车中部直线运行;
B3:当第二管片吊机(105)将管片运至管片推进位置,停止运动,完成顶管模式下的管片吊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81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质玻璃材料光纤拉丝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麦85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