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6881.7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7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贾屹海;何伟发;王希宏;赵凯;亓熙;黄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4B18/02 | 分类号: | C04B18/02;C04B18/1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梁首强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矿 制备 发泡 骨料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检测铁尾矿中各成分的组份含量,调节原料的质量份数添加量配比;球磨至粒径为150μm以下,得到原料粉末;向所述原料粉末中加入助熔剂、粘结剂、发泡剂和铝含量调节剂,得到混合物;造粒得到骨料半成品;将所述骨料半成品烘干、高温烧结,冷却得到发泡轻骨料;还公开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本发明根据不同的铁尾矿中各成分的组份含量,合理地控制铁尾矿、助熔剂、粘结剂、发泡剂和铝含量调节剂的配比,在保证铁尾矿具有高固废利用率的同时,有效达到高强度、低堆积密度和低吸水率的目标,实现对不同库区的铁尾矿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制备工艺简单环保,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尾矿是选矿厂将矿石磨细选取有用组分后所排放的固体废料,是矿业开发特别是金属矿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铁尾矿年排放量达6亿吨以上,综合利用率不到7%,而铁尾矿的维护成本约5元/吨,若不对铁尾矿进行合理利用,则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和土地。另外,粒径为0.15mm以下的铁尾矿粉末容易渗溢流出扬尘,严重污染水源、土地和空气;未复垦的铁尾矿库表面的沙尘容易被吹到库区周围,有时甚至形成矿尘暴,严重恶化周边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目前,由于不同库区的铁尾矿成分不尽相同,因此铁尾矿的固废利用率极低,而国内的铁尾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但在水泥生产原料配方中,铁尾矿的添加量不超过5%,铁尾矿的实际消耗量不大;另外,铁尾矿中若含有高含量的硅、钾、钠,则可将其作为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但是铁尾矿成分含量不固定,无法精确控制原料配比,制备工艺比较复杂,故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范围小。
因此,为了提高铁尾矿的固废利用率,现阶段推行利用铁尾矿制备轻骨料。传统的铁尾矿制备轻骨料的工艺复杂,固废利用率低,无法严格控制原料的添加量范围而达到高强度、低堆积密度和低吸水率的目标,未能得到充分的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还公开了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测铁尾矿中各成分的组份含量,并根据所述组份含量,调节以下原料的质量份数添加量配比:铁尾矿50~90份、助熔剂2~15份、粘结剂5~15份、发泡剂0.1~5份和铝含量调节剂0~20份;
步骤二,将所述铁尾矿与球磨剂混合并球磨至粒径为150μm以下,得到原料粉末;
步骤三,向所述原料粉末中加入所述助熔剂、所述粘结剂、所述发泡剂和所述铝含量调节剂并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步骤四,取所述混合物进行造粒处理,得到骨料半成品;
步骤五,将所述骨料半成品在80~120℃下烘干,并经过1150~1220℃高温烧结,冷却得到发泡轻骨料。
上述的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助熔剂为十水硼砂、氧化镁、锂辉石、钠长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粘结剂为膨润土、水玻璃、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发泡剂为氧化铁、碳粉、碳化硅、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利用铁尾矿制备的发泡轻骨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铝含量调节剂为铝矾土和/或氧化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未经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6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