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片铁芯以及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12531.3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俵口阳;内田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柯梦云 |
| 地址: | 日本福冈县北九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叠片铁芯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片铁芯以及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该叠片铁芯具备层压体、第1识别孔、和第2识别孔,该层压体通过层压多个冲裁部件而构成,并具有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该第1识别孔形成于层压体,并向第1端面开口,该第2识别孔形成于层压体,并向第1端面开口。第1识别孔的空间形状与第2识别孔的空间形状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片铁芯以及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8-753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该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包含:从带状的板状部件中冲裁出形成有键(key)元件的多个芯板(core plate)(冲裁部件);以及,层压多个芯板而形成转子铁芯(rotor core)。由此,由彼此重合的键元件构成的键从转子铁芯的内周面突出。
发明内容
一般,在从板状部件中冲裁出冲裁部件之前,会通过各种加工工具,对板状部件中的冲裁对象的区域施加各种各样的加工。因此,冲裁部件包含通过这些加工工具加工出的多个加工部。
然而,在层压多个冲裁部件而形成层压体之后,存在想要确定冲裁部件的多个加工部是通过哪个加工工具加工而成的情况。叠片铁芯(冲裁部件)的形状多为关于中心轴旋转对称,因而难以掌握加工部与加工工具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对能够确定加工部是通过哪个加工工具加工而成的叠片铁芯以及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所涉及的叠片铁芯具备层压体、第1识别孔、和第2识别孔,上述层压体通过层压多个冲裁部件而构成,并具有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上述第1识别孔形成于层压体,并向第1端面开口,上述第2识别孔形成于层压体,并向第1端面开口。第1识别孔的空间形状与第2识别孔的空间形状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所涉及的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在金属板形成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形成设有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1冲裁部件;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形成未设有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2冲裁部件;以及,层压至少一个第1冲裁部件以及至少一个第2冲裁部件来形成在一个端面设有第1识别孔与第2识别孔的层压体,上述第1识别孔由第1加工孔构成,上述第2识别孔由第2加工孔构成,并且其空间形状与第1识别孔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所涉及的叠片铁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金属板的第1列形成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在金属板的与第1列在宽度方向上错开间距的第2列形成第3加工孔以及第4加工孔;在第1列中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形成设有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1冲裁部件;在第1列中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形成未设有第1加工孔以及第2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2冲裁部件;在第2列中形成设有第3加工孔以及第4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3冲裁部件;在第2列中形成未设有第3加工孔以及第4加工孔的至少一个第4冲裁部件;层压至少一个第1冲裁部件以及至少一个第2冲裁部件来形成在一个端面设有第1识别孔与第2识别孔的第1层压体,上述第1识别孔由第1加工孔构成,上述第2识别孔由第2加工孔构成,并且其空间形状与第1识别孔不同;以及,层压至少一个第3冲裁部件以及至少一个第4冲裁部件来形成在一个端面设有第3识别孔与第4识别孔的第2层压体,上述第3识别孔由第3加工孔构成,上述第4识别孔由第4加工孔构成,并且其空间形状与第1识别孔、第2识别孔以及第3识别孔中的任一个均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机
- 下一篇:参数决定辅助装置、参数决定辅助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