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气液加压进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2477.2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紫煜;方滟佳;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崔巍 |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加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气液加压进样装置,包括离心管,离心管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密封上盖,且离心管顶部与密封上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上盖一侧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一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有气动快插接头,气动快插接头远离进气孔一端与压力源连接,进气孔另一端与离心管相连通,密封上盖顶部开设有进样孔,进样孔内可拆卸密封设置有液体导出管接头,液体导出管接头内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液体导出管一端与微流控芯片相连接,液体导出管另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离心管内。该装置加压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连接简便,密封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气液加压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以微管道为网络连接微泵、微阀、微储液池、微电板、微检测单元等具有光、电和流体输送功能的元器件,实现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最大限度的将整个生化分析实验室样品的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单元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完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最集中地体现了将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芯片上的思想。
在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指标检测时,需要使用到加压储液池,其用来存储需要流入微流控芯片的液体样品,并保证液体样品在外加气体压力的驱动下加入至微流控芯片中。但是现有的加压储液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玻璃试管1',橡胶塞2',气体导入管3',液体导出管4'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将液体样品从离心管中转移至玻璃试管1'中,玻璃试管1'的开口处使用橡胶塞2'进行密封,橡胶塞2'上插接有气体导入管3'和液体导出管4',外界气体通过气体导入到玻璃试管1'内,在压力作用下液体样品通过液体导出管4'引入至微流控芯片中。但是上述的加压储液池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加压储液池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其密封性完全取决于橡胶塞与玻璃试管开口处内壁是否压紧,以及橡胶塞与气体导入管和液体导出管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操作条件均会造成密封性的差异,进而导致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差;(2)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的玻璃试管往往需要与不同直径的气体导入管和液体导出管进行配合使用,这就导致需要对橡胶塞进行更换或在橡胶塞上重新开孔,或者需要在加压储液池与微流控芯片之间连接转接装置,操作比较繁琐;(3)用于盛放液体样品的玻璃管耐压一般不高于0.2Mpa,由于微流控芯片中流道往往比较细小,流动阻力比较大,往往0.2Mpa以上的压力才能驱动液体样品达到需要流速,但是常规玻璃试管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因此带来了爆炸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气液加压进样装置,其采用离心管容纳液体样品,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保证了加压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其与密封上盖配合使用,连接简便,密封性好,且可与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的离心管进行配合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气液加压进样装置,包括离心管、密封垫圈、密封上盖、进样孔、进气孔、液体导出管接头、液体导出管、气动快插接头和压力源,所述离心管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密封上盖,且所述离心管顶部与所述密封上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上盖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有气动快插接头,所述气动快插接头远离所述进气孔一端与所述压力源连接,所述进气孔另一端与所述离心管相连通,所述密封上盖顶部开设有进样孔,所述进样孔内可拆卸密封设置有液体导出管接头,所述液体导出管接头内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液体导出管一端与微流控芯片相连接,所述液体导出管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离心管内。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气动快插接头与所述进气孔螺纹连接,所述液体导出管接头与所述进样孔螺纹连接,且所述气动快插接头与所述进气孔连接处及所述所述液体导出管接头与所述进样孔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件。通过设置,方便的对设备进行组装,且可根据离心管的形状和大小对液体导出管接头进行更换,以便其与不同直径的液体导出管相配合使用,适用性较广,保证了向微流控芯片进样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