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块拼装自动识别拓扑网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1996.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2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伟;孙晓利;贺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12 | 分类号: | H04L41/12;G06F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周文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拼装 自动识别 拓扑 网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块拼装自动识别拓扑网络的方法,包括:除主模块外的其它所有模块在上电后,分别向所有端口发送地址请求信息;对于当前模块发出的地址请求信息,将其以逐级转发的方式上传到主模块,由主模块发出地址分配信息;地址分配信息以逐级转发的方式被下发到当前模块的上级模块,该上级模块向除了上级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发送该地址分配信息;除当前模块外的其他所有模块在接收到地址分配信息后,均不作响应,当前模块接收到所述地址分配信息后确认自己的地址;主模块在给各个模块分配完地址以后,记录各模块间的连接关系,形成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描述。本发明可解决拓扑自动识别的问题;具有任意数量接口和快速识别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搭建类产品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块拼装自动识别拓扑网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模块化搭建类产品的应用中,需要系统自动识别拼接以后产品系统的形状和状态。在整个系统搭建好以后,需要实时增加或者减少模块的时候,系统需要快速的识别变化后的新系统的形状和状态。快速的识别系统中每个模块之间相互的连接关键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另外,每个模块有多少个连接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比如三角形可以三边连接,四边形可以四边连接,同样六边形能否六个边随意连接组合,甚至更多边形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可以解决多模块拼装系统的拓扑自动识别和多方向自由连接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块拼装自动识别拓扑网络的方法,以解决多模块拼装系统的拓扑自动识别和多方向自由连接问题。所述多模块中包括一主模块,除所述主模块以外的其它所有模块在上电初始状态下均没有地址,每一模块分别通过自身的端口与周围模块进行连接并通信;所述多模块拼装自动识别拓扑网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除所述主模块以外的其它所有模块在上电以后,分别向其周围所有端口发送请求地址的地址请求信息;
对于当前模块发出的地址请求信息,将其以逐级转发的方式上传到所述主模块,由所述主模块发出地址分配信息,为所述当前模块分配地址;
所述地址分配信息以逐级转发的方式被下发到所述当前模块的上级模块,所述上级模块向除了其自身上级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发送该地址分配信息;
除所述当前模块外的其他所有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地址分配信息后,均不作响应,所述当前模块接收到所述地址分配信息后确认自己的地址;
所述主模块在给各个模块分配完地址以后,根据各模块连接的端口号,记录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描述。
可选地,所述模块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模块的每一边上均设置有一端口。
进一步地,各模块向其周围所有端口发送请求地址的地址请求信息的方式为:除所述主模块以外的其它所有模块在上电以后,分别以广播的方式向其周围所有端口发送请求地址的地址请求信息,直到获取地址后停止发送。
进一步地,将地址请求信息以逐级转发的方式上传到所述主模块的过程包括:对于当前模块发出的地址请求信息,所述当前模块的周围还未分配到地址的模块不作响应,由已分配到地址的模块将其转发给自身的上一级模块;以此逐级转发,直到将当前模块发出的地址请求信息上传到所述主模块。
进一步地,各模块发送的地址请求信息中包括自身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主模块根据地址请求信息中的身份标识,为相应模块分配地址,所述主模块发出的地址分配信息中包括相应模块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各模块在接收到地址分配信息后,根据其中的身份标识确认接收到的地址分配信息是否属于自己;
若接收到的地址分配信息不属于自己,则不作响应,若接收到的地址分配信息属于自己,则根据地址分配信息确认自身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