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模拟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1512.9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刘娟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颤 射频 消融 手术 模拟 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模拟训练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器、执行电机、运动转换机构、运动平台、心房模型、股静脉至下腔静脉模型;心房模型与股静脉至下腔静脉模型摆放位置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心房模型固定于运动平台上;控制器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的脉冲输出口连接执行电机,驱动器读取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并驱动执行电机运动;执行电机通过一运动转换机构带动运动平台沿人体解剖结构中人体前正中线方向做往复运动。本房颤射频手术模拟训练装置可以精确且真实的模拟实际手术中患者呼吸对心房产生的移位影响,以及该移位所导致的消融大头移位及压力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模拟训练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模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房颤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心肌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导致心房失去正常有效收缩的现象。据统计,我国目前成人患病率为0.77%,约有一千万房颤患者。由于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房颤患者总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同正常人群相比,房颤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乃至生活质量。
治疗房颤的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存在患者需长期服药、副作用大、依从性差等问题。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电复律和消融:电复律只能暂时终止房颤而不能减少房颤复发;消融是通过将一定形式的能量作用于心肌,使其丧失电生理功能、阻断电信号作用以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异常病灶,从而减少房颤复发甚至根治。目前用的最多的是介入式导管微创消融。使用的能量包括:射频、冷冻、微波、激光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射频。由于心肌的电敏感特性,射频消融选择450kHz到3MHz频率范围的电磁波,输出功率不超过100W;利用交变电流对生物体的热效应作用,使电极范围内的异位兴奋灶或折返环上的心肌组织升温至60~100℃,导致细胞蛋白质变性并发生凝固坏死而丧失功能,但射频消融不会影响电极范围以外正常心肌细胞的活动。
虽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疗效确切,但手术过程复杂,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并发症为如左房穿孔、心房食管瘘等,死亡率接近100%,目前仅有少数三甲医院才能够独立完成此操作;整个手术过程的难点主要在于导管操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操作不熟练密切相关,术者对左心房结构不了解,对三维导航模式下导管的位置及指向没有明确的概念,对鞘管及导管的相对运动无法正确理解等是导致术中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鉴于房颤消融手术的复杂性,学习周期往往需要5年左右,即使已经熟练掌握了左房的解剖结构和三维导航(CARTO3)系统的使用方法,培养出一位熟练的术者仍需要数百例的手术实践,因此该技术学习周期长,学习成本高,特别是手术过程中的高风险,致使很多学员难以被授权独立进行手术操作。以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该技术的普及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5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