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野生灵芝W141201的特征核苷酸序列、鉴别引物和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1266.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花;史钏;梁晓薇;莫伟鹏;刘远超;胡惠萍;谢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灵芝 w141201 特征 核苷酸 序列 鉴别 引物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野生灵芝W141201的特征核苷酸序列、鉴别引物和鉴别方法。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野生灵芝W141201是本发明人研究团队历时7年对全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收集并研究后获得的优质野生菌株,利用本发明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和鉴定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定野生灵芝W141201,将为其产业化开发和产权保护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一种珍稀食药用菌野生优良菌株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鉴定野生灵芝W141201(Ganoderma lingzhi)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鉴别引物和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赤芝)古称瑞草,又名万年茸,是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是华夏中草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被民间视为仙草,被历代医药家视为延年益寿、滋补强健、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灵芝具有调节免疫、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保肝解毒、抗神经衰弱、降血糖等功效。灵芝属(Ganoderma)是由芬兰植物学家P.Karsten于1881年建立的,并以灵芝G.1ucidum(W.Cur.Fr.)Karst.作为本属的代表种。关于中国目前广泛药用的赤芝,其拉丁学名一直存在争议。药典里用的Ganoderma lucidum最早是1907年法国真菌学家在我国贵州采集得灵芝标本后鉴定命名的,沿用迄今。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药用的赤芝和灵芝模式种Ganoderma lucidum存在差异,已于2012年被吴声华、戴玉成等分类学家定名为Ganoderma lingzhi。
野生灵芝W141201栽培性状稳定良好,生物转化率高,且多糖、萜类等活性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市场上流通的赤芝,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快速且准确地鉴别野生灵芝W141201的方法和技术是优质野生灵芝菌株商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对其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每个生物物种乃至个体均具有独特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受到环境或培养等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是该生物物种或个体区别于其它生物物种或个体的重要标志,因而是用来鉴定物种或个体的可靠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真菌的快速准确检测鉴定已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主要有RAPD、AFLP、RFLP、rDNA序列分析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珍稀食药用菌灵芝的野生优良菌株灵芝W141201(Ganoderma lingzhi)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鉴别引物,建立该菌株的快速检测鉴别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灵芝W141201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具体如SEQ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灵芝W141201的特异性鉴别引物,其包括:W201-F:5'-CGT CCA ATG TCT CCG TT-3'和W201-R:5'-AGT CCC CTC CTC CTC AC-3'。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灵芝W14120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以上述特异性鉴别引物W201-F和W201-R作为扩增引物,以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凝胶电泳查看结果,如果在电泳图上出现大小约385bp的目标条带,则说明样品为灵芝W141201,否则则不是。
优选,所述的PCR,其PCR反应体系是:反应体系为20μl总体积:DNA模板2μl,引物(10μmol/L)2μl×2,2×PCRTaqmix 10μl,ddH2O 4μl,PCR反应条件:94℃ 5min;94℃ 45s,51℃ 30s,72℃ 45s,35cycle;72℃ 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务特定的机器人抓握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青枯病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