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控制系统及无人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1042.6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2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0 | 分类号: | G05D1/00;G05D1/02;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左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应急 应对 移动 载体 控制系统 无人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控制系统及无人车辆,主要应用于无人车或无人驾驶领域。本发明能够基于可移动载体采集的附近用户的用户分布数据而智能地移动以调整载体分布,避免由于载体分布不均而导致的部分区域应急资源浪费、部分区域无法及时满足应急需求,能够实现智能化、动态化帮助用户实现应急应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化应急应对技术,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控制系统及无人车辆。
背景技术
用户在预定区域内活动时(如公园、室外景区),优势会遇到需要应急应对的情况(如突然降雨需要避雨)。目前通常的应对方式是用户自行应对,如用户自带雨伞,或者用户自行移动到避雨场所(如景区的游客中心)。
有时区域内存在若干具有避雨棚的游览车或售卖车,用户可达到该游览车或售卖车的位置进行应急应对。
然而,上述车辆无法智能移动,造成局部车辆分布较多但附近用户数量较少,从而造成车辆资源浪费;而有的区域用户数量较多但车辆分布较少从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再者,当区域内车辆数量不足时,通常无法及时感知也不能及时进行增援补充。此外,由于当前上述车辆均由人员驾驶,处于管理方面的缺失而经常导致应急情况发生时驾驶人员并不处于驾驶位置,从而不能进一步将应急用户承载至更安全的场所以较少用户损失,等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所述载体包括:应急情况确认部、信息采集部和控制移动部,其中:
所述应急情况确认部基于所述载体自身检测和/或接收到的外部指令,从而确认第一应急情况产生;
在确认所述第一应急情况产生后,所述信息采集部能够采集载体附近的用户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用户分布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密度和/或单位时间内用户流量;
所述载体能够基于所述用户分布数据产生移动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移动部能够控制所述载体保持当前位置或移动到目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所述载体包括:应急情况确认部、信息采集部、信息通讯部和控制移动部,其中:
所述应急情况确认部基于所述载体自身检测和/或接收到的外部指令,从而确认第一应急情况产生;
在确认所述第一应急情况产生后,所述信息采集部能够采集载体附近的用户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用户分布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密度和/或单位时间内用户流量;
所述信息通讯部,能够将所述用户分布数据向外部设备发送,并接收所述外部设备基于所述用户分布数据产生的移动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移动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移动部能够控制所述载体保持当前位置或移动到目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所述载体包括:应急情况确认部、信息采集部和信息通讯部,其中:
所述应急情况确认部基于所述载体自身检测和/或接收到的外部指令,从而确认第一应急情况产生;
在确认所述第一应急情况产生后,所述信息采集部能够采集载体附近的用户分布数据,其中所述用户分布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密度和/或单位时间内用户流量;
当所述用户分布数据达到或超过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信息通讯部能够向附近的其他所述可移动载体发送请求移动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移动信息包括请求移动位置,以指示其他所述可移动载体向所述请求移动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应急应对的可移动载体,所述载体包括:应急情况确认部、信息采集部和携带应急用具提供部,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禁权限计算方法
- 下一篇:图纸标注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