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8974.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石胜伟;周云涛;谢忠胜;张勇;蔡强;梁炯;程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1/12 | 分类号: | G01L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役锚索 预应力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对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前,先在室内对磁通量传感器进行标定;b、在现场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前,选择内径大于锚具外径的磁通量传感器,并将锚头的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将磁通量传感器一端套于锚头上,次级线圈长度覆盖锚具,再连接磁弹仪;c、磁弹仪将检测到的电压积分值转换为预应力测量值。本发明能够实现锚固工程的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无损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滑)坡、地下厂房等锚固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956年,我国引入锚杆支护技术,至今已60余年,期间锚杆(索)在水利、交通、国土、环保等行业部门锚固工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60年代至90年代的工程因年代久远,边(滑)坡锚索因降雨、冲击、长期时效性、锈蚀等因素而产生预应力损失,且有部分工程已经或即将达到服役年限,加之90年代之前传感技术不发达,边(滑)坡锚索工程未安装有传感器或传感器已失效,在役的锚索预应力损失成为了各大边坡锚索工程的重大隐患。
目前,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的方法有反拉法、弹性波法、X射线法、超声波法、电阻率法以及磁导率法,反拉法是检测在役锚索预应力损伤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现,反拉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现场发现千斤顶较为笨重,对于高位的锚索体难以攀升,同时需求至少3个工程技术人员,而二次张拉会对索体产生损伤甚至导致索体被拉断的情况,这些缺陷要求更为简便、节省人工、无损的检测方法;弹性波法、X射线法、超声波法、电阻率法均对裸露在外的钢绞线测量有效,而对于深埋在地下的锚索则无法实现。
另外,中国专利公布号103048066A公开了一种边坡锚索预应力状态监测方法,公开日为2013-04-17,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检测用磁通传感器的激励线圈匝数和电流;第二步,对待测边坡锚索和检测用磁通传感器进行拉力试验,确定拉力与磁导率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在待测边坡锚索上安装设计好的磁通传感器;第四步,在计算机中对第三步磁通传感器传出的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实时监测锚索预应力。在实际应用中,其还存在如下不足:该磁通传感器的接收线圈和激励线圈均位于中部,若将该磁通传感器套于钢绞线上,激励线圈产生的磁场致使钢绞线产生磁导率变化,磁导率信号由接收线圈输出,然后转换为电压信号,由此测得锚索预应力。但对于在役锚固工程,锚孔浇筑后钢绞线锚固于地下,磁通传感器无法套于钢绞线上,因此,只能从锚头位置测量锚索预应力。但对于该圆筒式传感器,测量时锚头部分仅位于传感器的端部,而接收线圈和激励线圈均位于中部,激励线圈形成的磁场虽然可以使锚头铁磁性材料磁导率发生改变,但由于接收线圈位于中部,无法输出磁信号,因此,预应力也难以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锚固工程的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无损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役锚索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对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前,先在室内对磁通量传感器进行标定;
b、在现场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前,选择内径大于锚具外径的磁通量传感器,并将外锚头的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将磁通量传感器一端套于外锚头上,次级线圈长度覆盖锚具,再连接磁弹仪;
c、磁弹仪将检测到的电压积分值转换为预应力测量值。
所述步骤a中的标定过程如下:
a1)选择与现场工程相同的锚具尺寸和根数,并获取现场锚索的预应力设计值;
a2)准备与锚具尺寸对应的磁通量传感器和磁弹仪;
a3)在张拉台座上安装钢绞线、磁通量传感器、锚具、标准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8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纸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