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8664.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8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梅园;段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熠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47/24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严帅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理 包埋 输送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输送控制系统包括:病理包埋盒、RFID识别装置、RFID写入装置、服务器、输送装置;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服务器分别连接RFID识别装置及RFID写入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若干包埋盒放置位,各包埋盒放置位设有一包埋盒支撑台,用以放置病理包埋盒;各包埋盒支撑台设有旋转控制单元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二微处理器分别连接各包埋盒支撑台的旋转控制单元;所述旋转控制单元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本发明提出的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及方法,可提高输送的自动化程度,且病理包埋盒在输送过程中能被调整到相同的朝向,提高作业的规范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输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病理诊断是医学上的重要诊断方法,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按照相关统计,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接近1万人,缺口高达9万人,病理医生的数量远远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提高病理科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考察疾病的病理形态、看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包埋是病理切片制作前的重要步骤,包埋是将处理好的组织用包埋剂(可以是有机塑料、金属等)包裹起来以提供性能支撑或化学保护,使其有一定的硬度支撑以利于切片。目前,临床上大多是将脱水以后的组织放入包埋盒内,倒入溶解的蜡液,然后将病理编号附在或者打印上面,待蜡液凝固后等待下一步切片,以作病理分析。实际操作应用当中,人体组织标本的种类数量较多,需要进行批量切片处理,再利用病理编号批量归档。
然而,现有的包埋盒识别技术和传统使用习惯只能人工手动输入病理编号,输送通过人工输送,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需要不断检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加重工作负担。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病理包埋盒输送方式,以便克服现有输送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及方法,可提高输送的自动化程度,且病理包埋盒在输送过程中能被调整到相同的朝向,提高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所述输送控制系统包括:
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包埋盒本体用以固定病理组织,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以存储设定信息;
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RFID电子标签;
RFID写入装置,用以将信息写入设定RFID电子标签;
服务器,分别连接RFID识别装置及RFID写入装置,接收所述RFID识别装置识别的信息,控制RFID写入装置写入信息;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若干包埋盒放置位,各包埋盒放置位设有一包埋盒支撑台,用以放置病理包埋盒;
所述病理包埋盒设有第一微处理器、第一电源模块、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分别连接第一微处理器、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其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磁力计用以获取方向信息;所述磁力计连接第一微处理器,将感应的数据发送至第一微处理器;所述第一微处理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微处理器及第二通信模块,第二微处理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用以通过磁力计获取的方向信息判断对应病理包埋盒的姿态信息,判断病理包埋盒的放置姿态是否符合设定要求;
各包埋盒支撑台设有旋转控制单元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二微处理器分别连接各包埋盒支撑台的旋转控制单元,若根据设定磁力计获取的方向信息判断对应病理包埋盒的姿态信息不符合设定要求,则向所述旋转控制单元发送旋转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熠,未经沈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8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