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式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6234.8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学胜;任有;闫冠;张志龙;姜姗;王靓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G01B7/1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汽车 车轮 形变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式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检测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承导轴通过底座固定安装在导轨平台上,导轨平台通过光轴滑动安装在导轨座上,导轨座水平固定在滚筒试验台上,检测筒通过连接板和运动套管套装在承导轴上,检测筒一端装有滑动杆,滑动杆端部装有万向轮,检测筒侧壁上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筒位置可调,所述滑动杆可在检测筒内伸缩。位移传感器、PLC主控制器、滚筒试验台的驱动器依次通过信号线连接,PLC主控制器通过PCI总线与人机HMI终端连接,警报器与PLC主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本发明针对汽车胎侧形变无法准确检测,提供一种小体积、低误差、测量精准、检测快速、结果可靠的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检测领域的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式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结构主要有胎冠、胎肩、胎侧和趾口。其中,胎侧是轮胎最薄弱的部分,车辆行驶过程中,常常由于胎侧爆胎引发交通事故。诱发胎侧爆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胎压问题,当轮胎气压不足,易造成轮胎谐振,在巨大的谐振作用力作用下胎侧形变超过临界值,胎侧的刚度无法承受,则发生爆胎。另外,轮胎气压不足时,轮胎的下沉量加大,导致车辆小半径转弯时胎侧接触地面,在高压、高温作用下,胎侧性能快速衰退,直接发生爆胎。二是胎侧损伤问题,轮胎在日常使用中疏于管理,外侧轮胎磨损、划伤、裂纹等导致胎侧变薄,厚度不均匀,局部位置强度降低,胎侧形变量过大,因而发生爆胎。当前对汽车车轮胎侧的检测主要有外观检测,拆卸车轮利用辅助仪器检测。外观检存在局限性,拆卸车轮工作量大,检测速度慢,且目前的检测都无法动态检测车轮胎侧的形变情况。汽车车轮胎侧的形变具体表现为胎侧的凸起,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从轮胎的使用效果上评估轮胎的状态,以便及时更换轮胎,预防爆胎的发生。因此,设计一种针对汽车车轮胎侧形变的检测系统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无法快速准确检测的问题,提供一种小体积、低误差、测量精准、检测快速、结果可靠的接触式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检测系统。本发明由人机HMI终端、PLC主控制器、警报器、测量装置及滚筒试验台等部分组成,操纵人机HMI终端启动检测程序,PLC主控制器控制滚筒试验台的滚筒来带动汽车的待测车轮转动,进而模拟汽车在路面运动,测量装置检测车轮接触滚筒时胎侧一周各点发生形变的凸起数值,PLC主控制器采集测量装置检测到的数据并传输到人机HMI终端进行处理,若胎侧异常则发出警报并将问题显示在人机HMI终端界面上,以便做出决策。
参阅图1至图2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接触式汽车车轮胎侧形变检测系统,包括:滚筒试验台、导轨座、导轨平台、承导轴、检测筒、人机HMI终端、PLC主控制器和警报器,所述滚筒试验台用于模拟路面和驱动车轮转动,所述承导轴通过底座固定安装在导轨平台上,所述导轨平台通过光轴滑动安装在导轨座上,所述导轨座水平固定在滚筒试验台上,所述检测筒通过连接板和运动套管套装在承导轴上,所述检测筒一端装有滑动杆,滑动杆端部装有万向轮,所述检测筒侧壁上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筒位置可调:随导轨平台左右移动,沿承导轴上下移动,所述滑动杆可在检测筒内伸缩,所述位置可调可单项调整或组合调整;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PLC主控制器连接,PLC主控制器与滚筒试验台的驱动器通过信号线连接,PLC主控制器与人机HMI终端通过PCI总线连接,警报器与PLC主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平台底部设有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套装在光轴上,所述导轨座由固定在矩形钢板四角上的凸台组成,所述光轴安装在凸台中间带有缺口的圆形通孔内,并通过侧平面缺口处的圆形通孔内的螺栓锁紧;所述承导轴为圆柱体,通过底部带有圆形通孔的底座滚动在导轨平台上,所述圆柱体表面对称设有两条类长方体的纵向槽和两条截面为类棱台的纵向槽,类长方体的纵向槽用于导向,类棱台的纵向槽用于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6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无曲轴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