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293.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斌;王伟;王树桂;王金龙;吕杨;王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7 | 分类号: | H01M10/6567;H01M10/615;H01M10/61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琼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管理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车辆部件、第一泵、液体加热器、第二泵和第一换热装置。车辆部件和第一泵均设置在第一回路,第一泵用于通过第一回路向车辆部件输送第一液体。液体加热器和第二泵均设置在第二回路,第一换热装置连接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二泵用于使得经液体加热器加热后的第二液体流经第一换热装置,以使第二液体加热第一液体,从而使加热后的第一液体加热车辆部件。如此,采用第一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对车辆部件进行冷却可以提高冷却效率。同时,即使在极低温的情况下,车载热管理系统也能对第一液体进行加热,进而对车辆部件进行加热以避免车辆部件出现死机、功能延迟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载智能系统的普及,车载控制器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发热量也越来越大。车载控制器采用风冷式散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车载控制器高温状态下功能失效。同时,车载控制器在极低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死机、功能延迟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载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
均设置在第一回路的车辆部件、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回路向所述车辆部件输送第一液体;
均设置在第二回路的液体加热器和第二泵;和
连接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的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泵用于使得经所述液体加热器加热后的第二液体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以使所述第二液体加热所述第一液体,从而使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液体加热所述车辆部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载热管理系统中,采用第一液体(例如水)作为冷却介质对车辆部件进行冷却可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车辆部件失效。同时,液体加热器能够对第二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第二液体能够在第一换热装置中与第一液体进行热交换以加热第一液体,从而对车辆部件进行加热。如此,即使在极低温的情况下,车载热管理系统也能够通过液体加热器加热第二液体从而在第一换热装置内对第一液体进行加热,进而对车辆部件进行加热以避免车辆部件(例如车载控制器或者电池)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出现死机、功能延迟等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泵和所述液体加热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二泵还用于使得经所述液体加热器加热后的所述第二液体流经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用于加热车内空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回路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经所述液体加热器加热后的所述第二液体的流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车辆部件换热前的所述第一液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车辆部件换热后的所述第一液体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经所述液体加热器加热后的所述第二液体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以形成冷媒回路的压缩机、第三换热装置和第四换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四换热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回路上,所述第四换热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液体,以使冷却后的所述第一液体对所述车辆部件进行降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换热装置,所述第五换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第五换热装置用于冷却车内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