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01592.X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吕剑锐;王雯瑶;魏学锋;赵树奇;马鹏涛;袁园;王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3/14 | 分类号: | F26B13/14;F26B13/28;F26B25/00;F26B25/02;F26B25/04;F26B25/2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60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法 微孔 薄膜 干燥 装置 | ||
1.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液体收集单元内的展平单元、除液单元、干燥单元和张力控制单元,设置于液体收集单元外部支撑框架上的传动单元,设置于液体收集单元上部的气体排放单元;其中,传动单元与展平单元、除液单元、干燥单元的各辊筒相连,液体收集单元与外部液体回收处理装置连通,气体排放单元与外部气体回收处理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平单元包括入口展平辊(1)、刮液后展平辊(2)和干燥间展平辊(3);入口展平辊(1)设置在相分离法微孔薄膜干燥装置入口,刮液后展平辊(2)布置在除液单元后、干燥单元前,干燥间展平辊(3)安装于干燥单元中相邻两个干燥辊(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液单元布置于入口展平辊(1)和刮液后展平辊(2)之间,且位于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两侧,除液单元包括牵引辊(4)、刮液辊(5)、翻转部件(6)和限位部件(7),其中,翻转部件(6)与刮液辊(5)相连,能够采用气动或电动且具有位置锁定功能的推杆带动刮液辊(5)围绕旋转中心转动,进而使刮液辊(5)接触或脱离牵引辊(4);翻转部件(6)与刮液辊(5)之间设置限位部件(7),限位部件(7)采用电控限位开关或机械限位方式来限定刮液辊(5)及翻转部件(6)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单元由两个以上干燥辊(8)组成,干燥辊(8)是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输送元件,相分离法微孔薄膜呈S形包裹其上,牵引输送过程实现膜面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调速电机(9)、联轴器(10)和速度反馈控制系统(11),调速电机(9)为各个单元的辊筒提供动力,速度反馈控制系统(11)放置在规划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单元包括张力检测元件、张力反馈控制系统构成,张力检测元件设置在干燥间展平辊(3)支座下部或同轴安装,两者组立且设置在相邻两个干燥辊(8)之间,张力反馈控制系统放置在规划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单元包括液体收集槽(12)、液位计(13)和液体排放系统(14),液体收集槽(12)固定于底座上,液位计(13)设置在液体收集槽(12)内侧面,液体排放系统(14)布置于液体收集槽(12)的底部,且与液体回收处理装置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法微孔薄膜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单元包括集气系统(15)、浓度计(16)和气体排放系统(17),集气系统(15)布置在液体收集单元上部,浓度计设置在集气系统(15)的入口处,气体排放系统(17)布置于集气系统后端部,且与气体回收处理装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5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