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机动车辆中的线控转向系统的方法以及线控转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9849.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A·韦森贝格;T·格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2D113/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机动车辆 中的 转向 系统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辆中的线控转向系统(1)的方法,其中借助由操作人员操作的操作元件(5)发出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操控作用于至少一个转向轮(2)的转向致动器(3),借助作用于操作元件(5)、与转向致动器(3)作用连接的施力元件(7)来调节用于操作元件(5)的操作力。在施力元件(7)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操控转向致动器(3):使由操作元件(5)施加的控制指令仅在被衰减的情况下传递给转向致动器(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详细地限定其类型的、用于控制机动车辆中的线控转向系统的方法。本发明还另外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文献DE 199 12 169 A1描述了这种线控转向系统,其中设有一个反馈致动器单元。在这种线控转向系统中所述反馈致动器单元能够模拟由于未设置转向柱而导致的路感缺失。
文献WO 02/16181 A1描述了一种用于操作位于机动车辆中例如线控制动系统中的控制线路的方法。
众所周知,在这种线控转向系统中操作元件和转向致动器之间通常不存在机械连接。为了能够调节操作元件上的操作力,也可以使用被称作助力器/人力作动器的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过通信网络与转向致动器相互连接。通过这种通信网络将例如转向致动器所检测到的转向横拉杆合力告知给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随后与所述转向横拉杆合力以及其他边界条件例如方向盘转角、车速等相应地调节操作元件上的操控力。
在施力元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这种功能可能会失灵并且会出现操作元件上的操控力突然减小的情况。由此可能使得操作人员,也就是驾驶者由于不习惯操作元件的手感而将转向角度调节得比实际所需的更大。最后这可能会导致转向致动器对操作元件的这种转向角跳跃非常迅速地做出反应并且导致车辆不会如驾驶者所实际期望地那样行驶。
原则上,这种问题可以借助例如操作元件内的机械摩擦元件或通过使用冗余的助力器或施力元件来避免,但这会导致产生高的附加费用。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用于控制线控转向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以低成本在作用于操作元件的施力元件的受到干扰的情况下避免危险情况。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实现。
通过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来操控转向致动器,能够使操作元件所施加的控制指令仅在衰减的情况下被传递给转向致动器,由此能够避免转向致动器对来自操作元件的理论规定迅速做出反应,并且能够以这种方式避免过度控制或过度转向,从而由此防止机动车辆的急剧转向。通过使转向致动器对操作元件的控制指令延迟地做出反应,本发明的方法即使是在有问题的状况下也能够实现转向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有利的是,转向系统本身无需进行重大改变,因为原则上能够利用已有的设备来执行所有措施。尤其能够避免针对施力元件的额外的硬件措施。
在本发明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变型方案中,为了对控制指令进行衰减而在用于控制转向致动器的控制线路中改变至少一个过滤系数。这种过滤系数的改变表现为相对简单地、可顺利地执行的措施。
如果为了改变所述至少一个过滤系数而在控制线路中使用改变的参数组,过滤系数的改变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
替代或附加地可以提出,为了改变所述至少一个过滤系数而在控制线路中使用改变的函数组/功能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变相应的过滤系数并且由此对转向致动器的控制指令进行衰减。
为了在施力元件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对于任意时刻可能存在的反应都确保机动车辆具有尽可能好的行驶表现,可以另外提出:根据机动车辆的速度和/或转向致动器的调节偏差,对操作元件施加给转向致动器的控制指令进行衰减。
替代或附加于此:根据转向致动器的调节偏差,对操作元件施加给转向致动器的控制指令进行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98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