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7417.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6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华;颜丹;董青龙;李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倚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2 | 代理人: | 姬长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生物 传感器 电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第一焊盘和第一导电孔,第一导电孔贯穿绝缘基体,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和第一焊盘分别位于绝缘基体的两侧,第一导电孔上下连通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和第一焊盘,绝缘基体为陶瓷基。绝缘基体设置成陶瓷基体,能够满足多次重复使用的要求,设置直立石墨烯电极,直立石墨烯电极的表面积大,对电的灵敏度高,与生物反应膜的连接更稳定,可重复性好,能够适应小型化、微型化、阵列化的设计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及其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批量化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参数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电极都是基于PET基底,或者纸基类的一次性可抛弃式试纸条,通常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加工。这种试纸条有几个缺点:
①多数采用比色法,无法和电子系统直接对接,检测结果没有实现数据化,不能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没有产生更多价值;不具备数据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可能性;
②一次性使用,意味着没有办法做系统性的产品级测试和校准,所以试纸条的功能性能是好是坏,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确定,只能统计概率,因为一旦测试就需要破坏试纸条;
③基于PET和纸基的印刷工艺,个体间的一致性,批次之间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再加上试纸条的功能就是耗材,这也是不同医院、不同设备、不同试纸条得出的结果很难一致的原因所在,如果加工工艺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检测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给用户带来困惑或恐慌,甚至可能带来悲剧,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也会加剧医患纠纷;试纸条的本身性能是概率性的;
④试纸条的生物传感器由于自身材料和工艺特性的限制,如玻璃化温度,熔点,基底和浆料的结合力都很差,导致了这种试纸条只能做插拔式的结构,没法和微型电子系统组装做出性能更优异,体验更好的生物传感器;也没有办法做更进一步的集成。
由于上述工艺和材料特性限制,试纸条的生物传感器没有办法做到很高的灵敏度;也没有办法做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适应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一种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绝缘基体、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第一焊盘和第一导电孔,第一导电孔贯穿绝缘基体,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和第一焊盘分别位于绝缘基体的两侧,第一导电孔上下连通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和第一焊盘,绝缘基体为陶瓷基。
优选的,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的周侧设置有第一陶瓷围栏;
第一陶瓷围栏的内侧设置第一生物反应膜层;
第一生物反应膜层位于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的周侧及上部,或,第一生物反应膜层仅位于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的上部。
优选的,第一生物反应膜层为功能材料、生物酶膜或离子膜等。
优选的,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的三维表面修饰有
金纳米颗粒、铂纳米颗粒、镍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钛纳米颗粒、二茂铁纳米颗粒或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不同的直立石墨烯簇修饰同种材料或不同种材料的纳米颗粒;
修饰的方法包括物理气象沉积PCD、化学气象沉积CVD、PECVD或电镀等。
第一直立石墨烯电极的周侧设置有J层第一陶瓷围栏,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直立石墨烯电极、贯穿绝缘基体的第二导电孔、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
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分别位于绝缘基体的两侧,第二导电孔上下连通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7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