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2923.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作祥;逯召勇;张威;薛为岚;秦平;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4/02;C09J11/08;C09J11/04;C08G18/66;C08G18/42;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聚氨酯热熔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反应型阻燃剂,异氰酸酯,扩链剂;辅料选自物理改性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光引发剂、抗氧剂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针对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粘剂(HMPUR)阻燃性差的缺点,采用膦酸酯二醇阻燃剂与聚氨酯胶粘剂进行化学接枝与物理共混方法,对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进行改性,研制出阻燃性能好、初粘强度高、韧性好、耐候性强且便于施工的阻燃型光湿双固化聚氨酯热熔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胶,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性热熔聚氨酯胶粘剂(HMPUR)已成为胶粘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并由于其优异的环保,耐温性和优异的胶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鞋类,家具,汽车,电子等行业。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加剧了HMPUR阻燃产品的研发。为了降低产品的可燃性,可采用将添加型阻燃剂或反应型阻燃剂引入HMPUR的聚合物基体中。由于添加型阻燃剂的迁移及其与基材的低相容性,使用添加型阻燃剂往往会导致产品的机械性能和粘合性能下降。相反,使用反应型阻燃剂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并使HMPUR具有持久的阻燃性。HMPUR通过过量异氰酸酯与聚酯和/或聚醚多元醇的缩聚反应制得。
反应型阻燃剂应包含一到两个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官能团。当官能团数超过2个时,反应体系容易交联并形成凝胶,这不利于在缩聚过程中保持可控性。Hen等用Exolit@OP550合成了一种阻燃型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但是胶的初粘强度很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粘剂阻燃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包括主料和辅料;
主料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反应型阻燃剂,异氰酸酯,扩链剂;
辅料选自物理改性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光引发剂,抗氧剂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考虑到最终产品的粘结性能和开放时间,如开放时间为5min~10min为宜,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4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简称PBH)或它们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聚酯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简称PBH-2000)和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简称PBH-3000)的混合物。更优选地,PBH-2000和PBH-3000的摩尔比为1:(0.5~0.7)。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聚醚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优选地,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优选地,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0.9~1.1):(1.5~1.7)。更优选地,当聚酯多元醇为PBH-2000和PBH-3000的混合物时,聚醚多元醇与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PBH-2000的摩尔比为(0.9~1.1):1。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更优选地,异氰酸酯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7~9):(1.5~1.7)。更优选地,异氰酸酯与PBH-2000的摩尔比为(7~9):1。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型阻燃剂为膦酸酯二醇,简称为PADE。优选地,所述膦酸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300~700。更优选地,所述磷酸酯二醇的分子量分布小于1.2。优选地,反应型阻燃剂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0.3~0.6):(1.5~1.7)。更优选地,反应型阻燃剂与PBH-2000的摩尔比为(0.3~0.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