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2923.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作祥;逯召勇;张威;薛为岚;秦平;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4/02;C09J11/08;C09J11/04;C08G18/66;C08G18/42;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热熔胶包括主料和辅料;
主料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反应型阻燃剂,异氰酸酯,扩链剂;
辅料选自物理改性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光引发剂、抗氧剂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反应型阻燃剂为磷酸酯二醇;所述磷酸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300~700;所述磷酸酯二醇的分子量分布小于1.2;
所述物理改性剂为增粘树脂和稀释单体的混合物,所述稀释单体选自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和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增粘树脂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粘树脂和稀释单体之间质量比为(0.5~2.0):1;所述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和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0.92~2.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聚酯多元醇选自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聚醚多元醇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催化剂;
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光引发剂选自安息香乙醚、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膦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聚酯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和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混合物;
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
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膦的添加量不超过安息香乙醚质量的50wt%;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的添加量不超过安息香乙醚质量的8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0.9~1.1):(1.5~1.7);
异氰酸酯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7~9):(1.5~1.7);
反应型阻燃剂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0.3~0.6):(1.5~1.7);
扩链剂与聚酯多元醇的摩尔比为(0.1~0.3):(1.5~1.7);
所述催化剂加入量不超过主料总质量的3wt%;
所述的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占主料总质量的1.0wt%~1.5wt%;
所述的抗氧剂的质量不超过主料总质量的4wt%;
所述白炭黑的质量不超过主料总质量的4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和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摩尔比为1:(0.5~0.7);
聚醚多元醇与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摩尔比为(0.9~1.1):1;
异氰酸酯与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摩尔比为(7~9):1;
反应型阻燃剂与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摩尔比为(0.3-0.6):1;
扩链剂与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1,4-丁二酸己二酯二醇的摩尔比为(0.1~0.3):1。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物理改性剂加入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中,加热并真空脱水;
2)解除真空,加入异氰酸酯和催化剂,真空反应得到PUR预聚体;
3)解除真空,加入反应型阻燃剂、扩链剂和硅烷偶联剂,真空反应;
4)解除真空,加入白炭黑和光引发剂,真空反应;
5)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出料并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智冠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9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