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1668.5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9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谭永华;夏仁波;许艺峰;安然;党琰;李万鹏;闫明晖;李彩云;周长军;张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弯管 重建 余量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弯管点云数据的采集;弯管点云法矢计算;利用MSAC算法检测提取弯管的直线段,实现弯管分割;弯曲段的特征参数计算;端面几何中心的提取;利用特征参数和控制点重建弯管;法兰的3D表征;最后建立导管切割余量能量函数,计算确定导管的切割余量和切割位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能有效提高导管和法兰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为导管加工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导管余量去除平台最终顺利建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杂曲面测量与建模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弯管是现代航空航天行业中复杂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布在航空发动机身上的“血管系统”,遍布发动机全身,负责发动机向各部件传输冷气、燃气等流体介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发动机导管通常采用定制化的方式进行生产,一致性难以保证,且发动机上的法兰位置精度不高。在航天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反复不断地对导管进行修配,装配的效率低、精度差、劳动强度大。为了实现发动机导管的高精度装配,提高发动机的生产效率和精度,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精度的弯管测量方法。
点云数据通过数字化测量手段得到,记录被测物体表面的位置信息。基于点云数据的反向工程建模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点云数据逆向重构过程的研究分析,是获得实体模型参数的关键手段。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导管的三维重建方法上,多数方法要求获取足够全面的点云数据。在计算过程中不能获取足够的弯管特征参数,且没有计算弯管末端端面的几何中心。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实现导管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和高精度余量切割位置参数。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弯管重建及余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3D扫描仪获取弯管点云数据,得到待测点集;
步骤2:对待测点集建立kd-tree数据结构,搜索样本点的k个近邻点作为邻域点集Q;对样本点利用其k近邻点集,拟合加权最小二乘平面作为该点处的切平面;计算切平面的的质心:
然后采用PCA算法计算切平面的法矢,包括构造样本点p处的加权协方差矩阵W和对W进行奇异值分解;
所述W为:/
其中,加权函数θk(·)=θ(||pk-p||),选取高斯核函数作为加权函数;
对W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的最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样本点p的法向;
步骤3:采用MSAC算法检测识别弯管的直线段,得到每个直线段的端点、轴线以及导管半径;
步骤4、利用得到的直线段端点及轴线,采用RANSAC算法计算弯曲段的控制顶点、圆心位置和弯曲半径:
步骤5:提取弯管端面边界点和端面上点云数据,采用LM算法拟合弯管端面,计算端面的几何中心点;
步骤6:利用得到的直线段端点、导管半径、弯曲段圆心和弯曲段半径重建弯管三维模型;
步骤7:采用MSAC算法计算法兰的特征参数,实现法兰的3D表征;
步骤8:建立导管切割能量函数,计算确定弯管的余量及导管坐标系下的实际切割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1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