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吸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90663.0 | 申请日: | 2019-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伊召锋;刘东亮;高晓霞;刘莉;高宁;侯帅昌;张相宁;王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李源 |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及其 车端吸能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吸能结构。该车端吸能结构包括安装面板、固定板、吸能机构、导向机构以及防爬器;吸能机构包括多个吸能盒,每个吸能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面板、且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固定板;防爬器固定安装于固定板背离安装面板的一端,防爬器在背离安装面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防爬齿;导向机构背离安装面板的一端穿过固定板后与防爬器固定连接,背离固定板的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该车端吸能结构能够在碰撞发生时进行稳定、有序、可控变形,实现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防护功能,并能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动车组、城市轨道列车等轨道车辆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极其重要。当轨道车辆的主动安全防护失效时,被动安全将成为保护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因此,轨道车辆结构的耐撞性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碰撞第一接触面的车端吸能结构。为了保证轨道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稳定、有序、可控变形的车端吸能结构,实现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防护功能,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吸能结构,该车端吸能结构能够在碰撞发生时进行稳定、有序、可控变形,实现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防护功能,并能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车端吸能结构,该车端吸能结构包括安装面板、固定板、吸能机构、导向机构以及防爬器;
所述吸能机构包括多个吸能盒,每个吸能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且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所述防爬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端,所述防爬器在背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防爬齿;
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并且背离所述安装面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后与所述防爬器固定连接,背离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面板,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包括:
前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后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
筒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之间,并在朝向所述前端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诱导变形的诱导结构;
多个隔板,沿从所述前端板到所述后端板的方向间隔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内。
优选地,所述诱导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筒体上的压痕。
优选地,所述筒体由相对设置的两个U型板焊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筒体的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一一相对应的开口;
所述隔板的四周均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插入对应的所述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四棱台形结构,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前端板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筒体朝向所述后端板的横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筒体中相对的两个侧面形成的夹角为2°~10°。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4~8。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的数量为4~8。
优选地,所述吸能盒分布成上、下两排。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下排的两个所述吸能盒之间。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矩形环状结构或十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冲压模具固定限位式镶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