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LNG动力船安保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5028.3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管义锋;刘波涛;李岳洋;汪建文;吴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21 | 分类号: | B63H2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万小侠 |
地址: | 212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ng 动力 安保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LNG动力船安保控制系统,它涉及船舶控制技术领域。它包括机舱安保控制柜、驾驶室内驾控台上的安保控制器以及船舶两舷的加注及岸电控制站;所述机舱安保控制柜与电池舱内的锂电池组连接,机舱安保控制柜为主要控制部分,对船舶内部的各系统进行监测,包括锂电池监测装置、船舶甲板上的LNG储气罐监测装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火灾报警系统、LNG发电机组、LNG发动机、通风系统监测装置、燃油发动机、舵机系统、推进电机监测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多种匹配LNG燃料动力的船舶,模块性较强,可根据船舶推进型式增减模块;可提高船舶的机舱自动化水平,减少船舶轮机部人员的配备,节省船舶营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LNG动力船安保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船舶上采用LNG动力已越来越普遍。而LNG动力在船舶上的使用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诸如LNG动力直接推进、LNG动力电力推进、柴油-LNG双燃料动力推进等等。而近年来国外天然气、氢能源、新型电池等也逐步得到应用,由于各种能源存在各自的特性,为了达到最佳工况,已越来越多的船舶尝试采用新的能源组合方式,使船舶的动力系统达到最优模式。
众所周知,化石能源诸如石油、煤矿等均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今国际背景下原油储量在逐步降低。一方面石油的紧缩且逐步消耗,内燃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排放方面制定的标准越来越严格,绿色环保的电力推进系统将成为未来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为确保LNG动力船的安全运行,安保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申请号为20182070844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LNG燃料动力船控制、监测和安全系统,对LNG燃料船全船安全报警系统、气体充装系统、燃料供应系统、气体阀件单元、机舱等进行监控,并根据储罐温度、液位、压力及各现场气体探测器、感温感烟传感器进行相关联锁保护及紧急切断,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其只是针对LNG燃料动力船进行安保控制,不能适用多种匹配LNG燃料动力的船舶,如LNG-柴油双燃料动力、LNG单燃料动力、LNG-锂电池混合电力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LNG动力船安保控制系统,主要针对沿海及内河航区的新能源船舶,其系统主要集成了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分别为LNG模块、柴油模块、锂电池模块;同时硬件控制箱分为2个区域,机舱和驾驶室,通用性强,可以使用于多种工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舱安保控制柜、驾驶室内驾控台上的安保控制器以及船舶两舷的加注及岸电控制站;所述机舱安保控制柜与电池舱内的锂电池组连接,机舱安保控制柜为主要控制部分,对船舶内部的各系统进行监测,包括锂电池监测装置、船舶甲板上的LNG储气罐监测装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火灾报警系统、LNG发电机组、LNG发动机、通风系统监测装置、燃油发动机、舵机系统、推进电机监测装置,各系统分别通过机舱安保控制柜内的多个PLC采集控制模块控制,所有系统均通过电缆与机舱安保控制柜内的PLC采集控制模块相连接,机舱安保控制柜预留相应的备用接口,所述安保控制柜内的多个PLC采集控制模块均与安保控制器连接,所述加注及岸电控制站也与机舱安保控制柜内的PLC采集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安保控制柜内的PLC采集控制模块连接有气动阀箱,气动阀箱内设有相应的LNG供气阀组;
所述推进电机监测装置通过主配电板与锂电池监测装置连接,所述主配电板分别与机舱安保控制柜、LNG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舱安保控制柜与舵机系统的运行、过载、邮箱液位、电源故障报警点连接,机舱安保控制柜将舵机系统的运行、过载、邮箱液位、电源故障报警点发送至驾驶室内驾控台上的安保控制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舱安保控制柜上设有一号主屏、二号主屏、若干按钮、指示灯、选择开关、声光报警装置,且均与机舱安保控制柜内部的PLC采集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安保控制器上设有一号辅屏和二号辅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