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肽干预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生物标志物、筛选方法及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81768.X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7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晖;叶孟亮;郭玉杰;郑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预 治疗 骨质 疏松 中的 生物 标志 筛选 方法 用途 | ||
1.骨肽干预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生物标志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标志物包括:牛磺酸、花生四烯酸、1-棕榈酰-2-羟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硬脂酰-2-羟基-sn-甘油-3-磷酸胆碱、(4Z,7Z,10Z,13Z,16Z,19Z)-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牛磺酸脱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牛磺胆、血清素和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所述有机酸及其衍生物为D-erythro-鞘氨醇-1-磷酸和L-瓜氨酸。
2.一种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样品:收集骨肽处理后动物的骨组织和血清样本,所述骨组织包括左股骨、右股骨和右胫骨;
步骤二、利用全自动血清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含量,分析骨肽对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含量的影响,所述骨肽包含如下肽段: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和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步骤三、利用三点弯曲试验法测定左侧股骨样本的生物力学指标,分析骨肽对股骨机械力学指标的影响;
步骤四、利用Micro-CT法测定右侧股骨样本的生物力学指标,分析骨肽对股骨形态力学指标的影响;
步骤五、利用HE染色法测定右侧胫骨样本的骨微结构指标,分析骨肽对大鼠胫骨骨微结构的影响;
步骤六、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系统筛选并分析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的差异生物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和调控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包括:骨钙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和尿脱氧吡啶啉;
所述机械力学指标包括:骨的断裂载荷、最大载荷、弹性饶度、弯曲能量和刚性系数;
所述形态力学指标包括:骨小梁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间距、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皮质厚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为大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骨肽处理动物中,采用骨肽溶液以灌胃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所述骨肽溶液的浓度为依照动物体重以100 mg/kg、200 mg/kg和500 mg/kg的浓度处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肽抗骨质疏松活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骨肽处理动物中,采用代谢笼自动收集动物尿液,所述代谢笼包括带有笼底的笼体本体和代谢物收集部,所述代谢物收集部设置于所述笼体的下方,所述代谢物收集部包括一桶体和一安装于所述桶体第一侧的周壁上端的盖体,所述桶体第二侧周壁上端开设有引流口,所述桶体内设置有一固液分离部,所述固液分离部包括第一端固接于所述桶体周壁上的弧形隔板和多级过滤板,将所述桶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多级过滤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多级过滤板之间首尾顺次相接排列形成折线型导流通道,所述桶体的底壁由其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的深度越来越大;所述盖体具有一向上弯折的上沿,于所述盖体连接至所述桶体的第一部分上,所述盖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弧形隔板的第一端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5~20μm孔径的过滤膜,所述多级过滤板沿竖直方向上的过滤孔径越来越小,且均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处的过滤膜的孔径。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在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176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