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纵向拉杆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80793.6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F16C9/00;F16C3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拉杆 车辆 | ||
1.一种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纵向拉杆本体,其中:
所述第一衬套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一圆环,且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圆环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安装座背向所述第一圆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的内部,且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的内壁抵接,且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存在第一空隙,且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空隙焊接;
所述第二衬套包括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圆环,且所述第二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圆环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安装座背向所述第二圆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的内部,且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的内壁抵接,且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存在第二空隙,且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空隙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凸台、第三凸台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背向所述纵向拉杆本体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凸台为第一圆柱状体,所述第一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一圆环侧的圆周处设置有第一坡口结构,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内径,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内径,所述第一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环侧固定于所述第三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一圆环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凸台为第二圆柱状体,所述第三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一圆环侧的圆周处设置有第二坡口结构,所述第三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三凸台的外径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三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环侧固定于所述第一平台的背向所述第一圆环侧的中间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凸台、第四凸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的背向所述纵向拉杆本体侧固定有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凸台为第三圆柱状体,所述第二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二圆环侧的圆周处设置有第三坡口结构,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二圆环侧固定于所述第四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二圆环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四凸台为第四圆柱状体,所述第四凸台的背向所述第二圆环侧的圆周处设置有第四坡口结构,所述第四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所述第四凸台的外径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四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二圆环侧固定于所述第二平台的背向所述第二圆环侧的中间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五坡口结构,所述纵向拉杆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六坡口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的背向所述第一圆环侧为第一方形平面,所述第一平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环侧为弧面,所述第三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一圆环侧在所述第一方形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的背向所述第二圆环侧为第二方形平面,所述第二平台的靠近所述第二圆环侧为弧面,所述第四凸台的靠近所述第二圆环侧在所述第二方形平面内。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纵向拉杆,所述车辆的车桥和所述车辆的车架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纵向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07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交通排水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轻质便捷的测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