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79186.8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熙焱;常旭;孟晓波;祖绍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房立普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假象 纵横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属于地震波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利用一阶速度‑应变方程进行正演,并基于该公式和纵横波解耦方程进行纵横波解耦,得到分离纵横波速度场。本发明既能保证分离结果的相位和振幅不受改变,也能保证分离结果不存在分离假象;准确的纵横波分离为正演模拟和对地震波传播的认识,提供了支撑,弹性波因包含纵横波而相对复杂,弹性波波场正演时,纵横波的耦合,对认识波场的传播规律造成不便;准确的纵横波分离,为弹性波成像、地表数据纵横波分离、微地震定位等依赖于弹性波场延拓类算法提供了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属于地震波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勘探往往假设地球介质为声波模型,采用单分量检波器采集地震信号,但随着简单油气藏相继被发现,我们不得不寻找更加复杂的油气藏,因此很多工区开始采用多分量数据采集,之前基于声波假设的模型在部分地区变的不再适用,必须将地球介质视为弹性介质。因此我们的陆地检波器也从单分量变为三分量,海上由监测水压的水听器变为四分量的海底电缆(Yu et al.,2013,Ikeda,1986)。对于这些资料,我们不能简单的将z分量作为P波,当单分量数据进行处理。这些多分量数据中除了P波信息,还携带了地下横波的信息,若能将这些纵波和横波的信息都提取出来,那将为我们的地质解释提供更多的信息,使油气藏能更好的被识别。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小,根据Snell定律可知,转换波相对P波而言,能携带更大偏移距的信息。在某些特殊构造中,比如在气云顶部,往往转换横波的成像结果要比纵波的好(Granli et al.,1999)。另外,转换横波信息的加入,使解释和反演问题(比如AVA、AVO等)多解性降低(Saha et al.,2014)。
但是要想将地震数据进行成像,那么偏移成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偏移成像能使绕射波收敛,使地质构造回归到真实的位置,经过偏移处理之后的成像结果才更接近真实的地质结构。弹性波逆时偏移继承了普通声波逆时偏移的优点,同时还能通过横波进行成像。弹性波逆时偏移采用弹性波方程,不再是基于声波假设,不仅能得到PP的成像结果,还能得到转换波PS的成像结果,从而得到更多地下介质结构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地下目标体的解释。弹性波方程正传和反传波场中,波场中既有纵波又有横波存在,如不对纵横波进行分离而直接进行成像,则会因纵横波的串扰而无法进行成像,因此在成像前必须对波场中的纵横波进行分离(Yan and Sava,2008)。因此,必须提出一种能保证分离波场动力学特征,且无分离假象的纵横波分离方法。
还有一些类似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方法,也需要进行纵横波分离。比如全波形反演,全波形反演是利用地震波的波形信息反演地下弹性波参数,每次迭代过程就相当于一处弹性波逆时偏移,因此也需要对弹性波波场中纵横波进行分离。还有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反演的是地下介质的反射率参数,每次迭代也相当于一次弹性波逆时偏移,需要对弹性波场中的纵横波进行分离。另外,微地震数据的震源逆时定位成像方法也需要用到纵横波分离,震源定位逆时成像,是将地表记录地震波形进行反传,然后采用振幅最大、自相关、互相关等方法进行成像,得到震源的位置,但是这个过程也需要将反传弹性波场中的纵横波进行分离。
另外,正演模拟也是地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正演模拟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也是反演问题的重要一步。对于弹性波的正演模拟,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弹性波的传播规律,或者反演具体的弹性参数时,需要对正演模拟的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让纵横波模态分离,分离波场的物理意义更加清晰明确,对认识波的传播特征和反演具体问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弹性波的纵横波分离是诸多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弹性波逆时偏移等方法的准确性,必须提出一种准确的纵横波分离方法。目前有一些纵横波分离方法,比如基于旋度散度的纵横波分离、基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的纵横波解耦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以下的缺点;其中基于旋度散度的纵横波分离的方法,得到的物理意义和矢量特性均与原波场不一致;基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的纵横波解耦的方法出现分离假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仿真模特
- 下一篇:一种利用蜡特性对纺织面料进行纺纱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