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哑铃型DNA/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定量检测ATP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3379.2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凤;陈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B82Y5/00;B82Y15/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哑铃 dna 纳米 粒子 荧光 生物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及其 定量 检测 atp 中的 应用 | ||
1.一种哑铃型DNA/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5'端磷酸化的DSDNA溶液在缓冲溶液中,然后加入T4 DNA连接酶和ATP,反应50~60min,得到哑铃型DNA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哑铃型DNA溶液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再加入Cu2+溶液和抗血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并反应至少5min,即可得到哑铃型DNA/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
所述5′端磷酸化的DSDNA的基因序列为:
5’-PO4-ATATATATATA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ATATATATATATATATATATATA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ATATATATATAT-3’;
步骤(2)中,所述哑铃型DNA溶液、缓冲溶液、Cu2+溶液、抗血酸钠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后还包括:向所述的哑铃型DNA溶液中加入Exo I和Exo III,反应60min,然后于80℃孵育5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5′端磷酸化的DSDNA溶液、缓冲溶液、T4 DNA连接酶、ATP的体积之比为50:144:1:5;所述5′端磷酸化的DSDNA溶液的浓度为1μM;所述T4 DNA连接酶的浓度为350U/μ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为PH=7.6的10mMMOPS缓冲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5′端磷酸化的DS DNA、Exo I、Exo III的体积之比为10:1:1。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哑铃型DNA/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在定量检测ATP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ATP的定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5′端磷酸化的DSDNA溶液在缓冲溶液中,然后分别加入T4 DNA连接酶和不同浓度的ATP,反应50~60min,得到哑铃型DNA溶液;
(b)分别将步骤(1)得到的哑铃型DNA溶液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再加入Cu2+溶液和抗血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并反应至少5min,分别得到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
(c)分别测试步骤(b)得到的各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的荧光强度,以ATP浓度为横坐标,各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在630nm处的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作图,构建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
(d)根据标准曲线或者线性方程,即可根据待测ATP重复步骤(a)和(b)制备的铜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的荧光强度,计算出待测ATP的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设置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nm、63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33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套圈外壁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