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71032.4 | 申请日: | 2019-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谭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巽芳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松***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添加 固体 菌种 碳源 普洱茶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干茶称重;(2)将干茶均摊在筛盘,并进行晒水处理;(3)配置一定比例的发酵喷液,发酵喷液的原料选取有:固体菌种、黑曲霉及碳源;(4)对第步骤(3)配置的发酵喷液喷洒至步骤(2)上,并控制发酵环境;(5)烘干处理;(6)杀菌处理;(7)包装处理;利于普洱茶加工的规模生产,优势菌种和茶品感官可控性,提升完善食品安全。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品感官比肩传统发酵方法成品3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普洱茶发酵方法,中途反复翻堆,温湿度控制难点;菌种繁杂,成品质量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精简普洱茶发酵工艺,提高品控;解决了传统普洱茶发酵方法,中途反复翻堆,温湿度控制难点;菌种繁杂,成品质量不可控;最大化的利用参与普洱茶发酵的优势菌种并缩短发酵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干茶称重;
(2)将干茶均摊在筛盘,并进行晒水处理;
(3)配置一定比例的发酵喷液;
(4)对第步骤(3)配置的发酵喷液喷洒至步骤(2)上,并控制发酵环境;
(5)烘干处理;
(6)杀菌处理;
(7)包装处理;
其中步骤(3)的发酵喷液的原料选取有:固体菌种、黑曲霉及碳源。
优选地,发酵喷液的固体菌种选用活性干酵母。
优选地,发酵喷液的黑曲霉选用:3.350孢子。
优选地,碳源选用:D-木糖。
优选地,活性干酵母与干茶净重比为:1:625。
优选地,D-木糖与干茶净重比为:1:625。
优选地,3.350孢子与干茶净重比为:1:1250。
优选地,步骤(2)干茶均匀摊放在筛盘上厚度3-8cm,洒水回潮至含水率30%-35%。
优选地,步骤(3)配置一定比例的发酵喷液的配置方法为:(1)、将活性干酵母按干茶净重0.8g/500g比例兑不高于干茶净重3%,使用30℃-35℃温水勾兑;
(2)、D-木糖按干茶净重0.8g/500g比例兑不高于干茶净重3%, 30℃-35℃温水勾兑;
(3)、黑曲霉3.350孢子按干茶净重0.4g/500g比例兑。
优选地,步骤(4)中控制发酵环境为:控制发酵间温度28℃-32℃;相对湿度78%-88%;发酵时间18D-19D;步骤(5)中烘干方式为:47℃-51℃热风24H对发酵后的茶品进行干燥至标准含水率或者自热晾干。
优选地,步骤(6)的杀菌处理为:风选去杂质,根据需求进行失活灭菌处理,固定成品感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添加固体菌种及碳源普洱茶发酵方法,利于普洱茶加工的规模生产,优势菌种和茶品感官可控性,提升完善食品安全。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品感官比肩传统发酵方法成品3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巽芳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巽芳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1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