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66618.1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史如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耀皮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32B17/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王卫婷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限 厚度 尺寸 汽车 钢化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中间膜层和第二钢化玻璃层,所述中间膜层夹设在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先经钢化炉钢化后再与所述中间膜层合片,所述钢化炉钢化时的上下风机风压为8‑10Kpa,加热时间为50‑80s。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达到汽车钢化玻璃轻量化的装配要求,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加工工艺在行业内一般分为钢化及夹层两道工艺,夹层门玻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钢化炉半钢化后再与夹层合片,其工艺步骤繁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产品重量较同厚度钢化产品重,与主机厂越来越高的轻量化理念存在一定偏差,而钢化产品厚度大部分在3.2mm、3.5mm、4.0mm、5.0mm等,随着主机厂越来越高的质量标准,研究极限厚度的钢化产品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达到汽车钢化玻璃轻量化的装配要求,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中间膜层和第二钢化玻璃层,所述中间膜层夹设在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先经钢化炉钢化后再与所述中间膜层合片,所述钢化炉钢化时的上下风机风压为8-10Kpa,加热时间为50-80s。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1.6-1.8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1.6mm,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1.6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1.8mm,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1.8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膜层的厚度为0.81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膜层为PVB中间膜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钢化炉内过程参数,主要是调节炉内成型参数的上下风压及加热时间,生产出极限厚度的钢化产品,再与中间膜层合片,达到汽车钢化玻璃轻量化的装配要求,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钢化玻璃层,2、中间膜层,3、第二钢化玻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一
一种极限厚度尺寸的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1、中间膜层2和第二钢化玻璃层3,所述中间膜层2夹设在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1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3之间,所述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1和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3的厚度均为1.6mm,所述中间膜层2为PVB中间膜层,其厚度为0.81mm。
其生产工艺为:预处理开大片-坂东切割-掰边-磨边-钻孔-清洗-玻璃缺陷检验-商标印刷-钢化炉钢化-中间膜层合片-辊压下片-高压釜高压-终检及产品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耀皮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常熟耀皮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材料包装袋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样本保存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