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63027.9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姜敬陆;李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 |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 地址: | 44105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盐 光学玻璃 成型 冷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包括玻璃漏料装置和成型模具,所述玻璃漏料装置包括下端设有漏料嘴(13)的漏料管(9)及漏料管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漏料管(9)漏料嘴(13)处的冷却器及总进气管(1);所述总进气管(1)与冷却器相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底面设有朝向成型模具的通气孔;所述冷却器包括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和陶瓷纤维隔热圈(8);所述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为结构对称相同、可相互扣合的半圆柱型腔体,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的底面为锥面与竖直方向角底为60~85°的锥形底面,锥形底面上布满锥面排气孔(21),锥形底面沿内圆设有朝向水平方向的圆周面排气槽(22);所述陶瓷纤维隔热圈(8)位于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扣合后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所述总进气管(1)与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的上表面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气端与总进气管(1)相连,出气端经调节阀及进气支管(25)与冷却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室(2)、后引气管(3)和前引气管(18);所述后引气管(3)和前引气管(18)的一端与热交换室(2)相连,另一端分别经后调节阀(5)及进气支管(25)、前调节阀(17)及进气支管(25)对称与冷却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冷却器(16)、后冷却器(7)的圆心轴向设有半圆形的内圆柱面(24),内圆柱面(24)两侧的接合面直径方向分别设有一个矩形的定位片(26),其中一个定位片(26)的外端轴向设有卡位槽(27);所述陶瓷纤维隔热圈(8)贴附于内圆柱面(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室(2)由金属制成;所述热交换室(2)及前引气管(18)、后引气管(3)外侧包裹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料管加热装置包括上电极片(10)、陶瓷纤维包裹层(11)、下电极片(12);所述上电极片(10)与漏料管(9)上部焊接,下电极片(12)与漏料嘴(13)上沿焊接,漏料管(9)下沿与漏料嘴(13)下沿焊接,漏料管(9)外周缠绕陶瓷纤维棉,漏料嘴(13)与漏料管(9)间填充陶瓷纤维包裹层(11);所述漏料嘴(13)长度大于冷却器长度,由铂金或铂合金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模(14)、侧模(4)、后挡板(15)组成;所述底模(14)、侧模(4)和后挡板(15)材质均为高强度、高致密、高纯度的石墨,侧模(4)分为左、右两块,置于底模(14)上呈两侧分布,后挡板(15)前部呈圆弧面,位于两侧模之间,围成玻璃液的成型固化区域。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的成型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调节成型模具左右位置,使漏料嘴(13)位于成型模具的中线;调节成型模具的高度,使漏料嘴(13)距离成型模具内玻璃液上表面1~10mm;
②对漏料管加热装置通电,将漏料管(9)温度升至工艺要求温度,使玻璃液稳定地从漏料管(9)中流出至成型模具内;
③同时,向总进气管(1)内通入干燥气体,调节气体流量,使冷却器吹入成型模具内的气量以玻璃液表面不产生振动或凹陷;
④待玻璃液固化并将玻璃液牵引至牵引式网带退火炉内,完成玻璃液的稳定牵引拉制成型。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成型冷却装置的成型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用由底模(14)、侧模(4)和后挡板(15)组成的成型模具,调节成型模具左右位置,使漏料嘴(13)位于左右侧模的中线;调节成型模具的高度,使漏料嘴(13)距离成型模具内玻璃液上表面1~10mm;调节成型模具的前后位置,使漏料嘴(13)距后档板5~25mm;
②采用由上电极片(10)、陶瓷纤维包裹层(11)和下电极片(12)构成的漏料管加热装置,对上、下电极片(10、12)通电,将漏料管(9)温度升至工艺要求温度,使玻璃液稳定地从漏料管(9)中流出至成型模具内;
③同时,根据冷却器内冷媒的蒸发情况,按时将冷媒加入热交换器内,向总进气管(1)内通入干燥气体,依据玻璃板(6)厚度规格,调节流量控制阀,使冷却器吹入成型模具内的气量以玻璃液表面不产生振动或凹陷;
④待玻璃液固化并将玻璃液牵引至牵引式网带退火炉内,完成玻璃液的稳定牵引拉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0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