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2169.3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泰;张士华;傅忠尧;王宏安;曹宇光;曹学文;尹慧敏;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F16L55/17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管道 堵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应用于海底管道缺陷或漏点管段的水下封堵补强,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主要由特型螺栓、右壳体、卡固装置、左壳体、半密封圈、导向套、导向体、中部螺栓、密封条和阳极块组成;右壳体、左壳体通过特型螺栓和中部螺栓组成环绕原始管道的机械结构,半密封圈、密封条形成密封腔室,卡固装置牢固的将装置固定到原始管道上。具有水下易安装、不受水深限制、管道漏点永久性密封与固定、海上作业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的水下应急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修复装置领域中的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应用于海底管道缺陷或漏点管段的水下封堵补强,特别适用于深水海底管道。
背景技术
在役海底油气输送管道,由于腐蚀、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管道的某一位置出现缺陷或损伤,甚至泄漏,需对管道该区域缺陷处进行封堵,目前采用的多是水上焊接或在干式维修舱内焊接封堵。
中国专利CN102943942A公开了《一种新型海洋管道堵漏装置及堵漏方法》,包括封堵夹套、阀门和引流管道,所述封堵夹套由上部和下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封堵夹套上设置有封堵夹套出口,在封堵夹套出口处设置阀门,引流管道一端接阀门,另一端接入漏油回收点;在封堵夹套内壁与海洋管道壁面贴合处设置有密封圈。其堵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先确定海洋管道漏点的准确位置,然后利用水利冲刷装置将漏点处海洋管道下部的泥沙冲刷开,形成一个能容纳封堵夹套下部的坑槽;步骤二、将预先准备好的与海洋管道直径相适应的封堵夹套下部移入坑槽中,再用加厚螺栓将封堵夹套上部和下部紧固连接在海洋管道外部,确保封堵夹套两端边层的密封圈与海洋管道的外壁紧密贴合,形成密闭的环状空间;步骤三、泄漏点的漏油通过阀门溢出,并借助漏油自身的压力,沿着引流管道到达海面的漏油回收点;步骤四、当封堵夹套安装调试完成后关闭阀门,收回引流管道,将封堵夹套及阀门留在漏点处维持管道继续运行。该发明由于封堵夹套在连接压紧后会形成封闭区间,漏油只能通过阀门与引流管道一个通道回收至漏油回收点,不受海水流动的影响,回收漏油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有所提高。施工完成后,封堵夹套留在漏点处,不再取回,关紧阀门后只需要回收引流管道便可,所以避免了在水下进行焊接管道作业,减少了维修的安全隐患。
但是该发明仅适合于浅水区域,对于深水区域则难以实现,且堵漏强度也难以满足水下高强度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该装置具有水下易安装、不受水深限制、漏点封堵可靠、永久性密封、能够卡固到原始管道上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海底管线的水下应急维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底管道管外堵漏补强装置,包括成对配置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以及与左壳体和右壳体配合的紧固螺栓组、卡固装置、密封条、半密封圈,其中:
在右壳体和左壳体对合面间的中间位置分别加工有相互对应且相同的半圆柱槽和半锥形槽,自端部开始依次为:与卡固装置配合的阶梯状半园柱槽和半锥形槽、与原始管道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半密封圈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配合的半圆柱槽、与原始管道配合的大半圆柱槽,两端所有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均对称且为同一中心线;在阶梯状半圆柱槽和锥形槽的外侧、右壳体和左壳体结合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密封条相配合的密封槽,右壳体和左壳体上相对应的密封槽深度之和小于密封条的高度,密封槽两端端部分别处在半密封圈所处半圆柱槽的中间位置;在右壳体与左壳体的上部,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导向套,导向套与导向体配合,导向套和导向体均垂直于原始管道中心线;在右壳体与左壳体上相对应的半圆柱槽内对称镶嵌半密封圈,半密封圈端部均凸出于右壳体与左壳体的结合面;在右壳体和左壳体上的密封槽内分别镶嵌密封条,密封条两端端部分别设置与半密封圈相配合的凹陷,均为过盈配合;卡固装置布置在右壳体和左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右壳体和左壳体上相对应的端面、半园柱槽和半锥形槽配合。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