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Ve、植物甾醇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6299.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栾霞;杨剀舟;段章群;郭咪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B1/02 | 分类号: | C11B1/02;C1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ve 植物 油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富含Ve、植物甾醇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油茶籽原料烘干;(2)除杂、色选;(3)剥壳处理,脱除85‑92%的壳,获得壳仁混合物;(4)将步骤(3)获得的壳仁混合物破碎;(5)经过轧胚机轧制成生胚片;(6)将轧胚后的生胚片蒸炒制成熟胚;(7)将酶制剂喷洒在熟胚上;(8)压榨出油等步骤。该方法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独特,富含营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油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富含Ve、植物甾醇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食用油脂,其特有的风味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江西、湖南、广西等南方山林地区。
油茶籽现行加工工艺:
(1)原料→烘干→破碎→炒籽→打包→压榨→压榨油、压榨饼;
(2)压榨饼→破碎→烘干→浸出→混合油→沉淀→一次汽提→二次汽提→油茶籽原油→脱酸→水洗→干燥→脱色→过滤→脱臭→脱蜡→过滤→精炼油。
该工艺(1)原料良莠混杂,特别是未成熟粒、霉变粒、沥青污染粒等等掺和其中,极易造成以苯并芘为主的多环芳烃类致癌危害物超标。(2)省去剥壳和壳仁分离操作,带壳炒籽,装袋,并进行压榨。壳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受热,特别是木材加热散发出特有风味,构成油茶籽油特有的风味。但是,壳受过热焦糊,极易与仁中蛋白质发生酶联反应导致以苯并芘为主的多环芳烃类致癌危害物超标。(3)茶籽油风味没有工艺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技术指标。(4)采用溶剂浸出工艺虽然提高了出油率,但污染环境,且带来易燃易爆危险。(5)脱酸、过滤操作,采用烧碱中和酸既污染环境,同时造成中性油脂被中和和夹带而损失。(6)水洗操作,造成油脂中水溶性角鲨烯、植物甾醇等损失。(7)脱色操作,不仅夹带走中性油而造成油脂损失,而且夹带并过滤掉油溶性、水溶性微量营养物质。(8)脱臭操作,导致大量Ve损失。
总之,该工艺所制备的油脂虽然具有浓郁的风味,但存在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以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超标的食品安全隐患。经过浸出、精炼,虽然提高了油脂产量,油品质量好,但风味清淡,Ve、植物甾醇等营养素含量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含Ve、植物甾醇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独特,富含营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Ve、植物甾醇的油茶籽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油茶籽原料在85-90℃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2%;
(2)除杂,然后经色选设备进行分选;
(3)剥壳处理,脱除85-92%的壳,获得壳仁混合物;
(4)将步骤(3)获得壳仁混合物破碎;
(5)经过轧胚机轧制成2-3mm厚度的生胚片;
(6)将轧胚后的生胚片蒸炒制成熟胚,蒸炒温度为100-140℃,蒸炒时间15-30min;
(7)将酶制剂喷洒在熟胚上,调节熟胚含水率至8-12%,搅拌均匀;酶制剂的喷洒量为熟胚质量的0.1-0.5%,酶制剂的作用时间20-40min;
(8)压榨出油,压榨温度为100℃-120℃,榨机转速为23-33转/分,出饼厚度为8-10mm。
进一步地,步骤(1)中,油茶籽原料来自霜降节前后3天采摘的油茶果,油茶果经过干燥、脱蒲,获得油茶籽原料。
步骤(2)中,经过振动筛等除杂,除去外来、运输、包装和储藏等环节的茎叶、泥土、瘪粒、霉变粒、虫害粒等等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62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蹲成型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冻空压机外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