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5963.7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轩飞;袁新;王冲;陈进卿;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美力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针对现有的防撞装置大多为一个整体,一部分损坏就要更换整个装置,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中间板,中间板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卡装有挤压板,连接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的一端,多个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挤压板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挤压板的顶部延伸至中间板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上板,本发明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汽车受到的伤害,便于进行拆分,从而对损坏的部分进行更换,其他未损坏的部分可以继续组装使用,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都会安装防撞装置,以减少碰撞时对车辆带来的损害,但是现有的防撞装置大多为一个整体,一部分损坏就要更换整个装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防撞装置大多为一个整体,一部分损坏就要更换整个装置,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有中间板,中间板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卡装有挤压板,连接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的一端,多个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挤压板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挤压板的顶部延伸至中间板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上板,所述上板的顶部安装有两个顶块,两个顶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弧形缓冲板,所述上板上开设有两个卡孔,两个顶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两个卡块分别与两个卡孔相卡装,两个卡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限制块,两个限制块分别与两个限制槽相卡装,所述挤压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横板,两个横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中间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相卡装,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槽相卡装。
优选的,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竖直滑槽,两个限制块分别与两个竖直滑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两个竖直滑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竖直杆,两个限制块分别与两个竖直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竖直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压簧,两个压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制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压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滑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竖板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杆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两个转动孔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转动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环形块,两个环形块分别与两个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转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矩形块,两个矩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转动块,两个矩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拉簧的一端,两个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矩形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转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动块,两个竖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动槽,两个限动块分别与两个限动槽相卡装。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四个螺纹孔,四个螺纹孔内均设有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美力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美力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能互补多主体效益均衡分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