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驱动可变形微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3735.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汤跃;徐立新;李建华;王鹏;谢会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无锡微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6 | 分类号: | G02B2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驱动可变形微镜,属于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领域。该微镜由镜片、电极、支梁和硅结构框架组成,支梁将镜片悬空支承在硅结构框架的中央,镜片由上至下分为三层,依次为金属反射层、二氧化硅层和硅层,支梁与镜片的硅层为同种材质整体成型,硅结构框架与支梁之间由二氧化硅层绝缘,电极设置在硅结构框架的表面与支梁相连,对电极通电后,支梁和镜片形成电流回路并发热,利用金属和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得镜片产生变形。本发明通过通电控制金属和硅两种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达到镜面变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微镜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热驱动变形的微镜,属于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镜是一种微型化的反射镜,自德州仪器公司成功制备出商用的数字式微镜以来,各种类型的微镜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微镜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进步,包括表面工艺、体硅加工工艺、自组装工艺等。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在推动着微镜技术的发展。多数微镜是以驱动臂带动镜片移动的微反射镜,比如,静电式微镜,利用阵列式的梳齿带动镜片产生偏转;压电式微镜,利用材料的逆向压电效应驱动镜片产生偏转或位移;电磁式微镜,利用磁场线圈的电磁效应控制镜片偏转;电热式微镜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效应带动镜片产生偏转、抬升。上述微镜虽然在驱动方式上具有差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以驱动臂带动镜片发生位移的改变,这在光学扫描系统中应用广泛,如激光雷达(LiDAR)、光学开关、相干断层扫描仪、人脸识别系统、便携式光谱仪等。
但是,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却需要一种可变形的镜面,以实现波前校正的目的。自适应光学是基于天文观测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空间光通信的质量,而大气衰减与湍流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光通信质量。如果能够通过有效手段检测波前畸变,并实时补偿这一畸变以达到校正波前的目的,那么将会提高空间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实现波前校正的微变形镜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微变形镜,存在着驱动电压高、变形量较小的不足,并且制备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驱动可变形微镜,通过控制两种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达到镜面变形的目的。
一种热驱动可变形微镜,该微镜由镜片、电极、支梁和硅结构框架组成,所述支梁将镜片悬空支承在硅结构框架的中央,所述镜片由上至下分为三层,依次为金属反射层、二氧化硅层和硅层,所述支梁与镜片的硅层为同种材质整体成型,所述硅结构框架与支梁之间由二氧化硅层绝缘,所述电极设置在硅结构框架的表面与支梁相连,对电极通电后,支梁和镜片形成电流回路并发热,利用金属和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得镜片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镜片为圆形结构,镜片中硅层的半径与铝层的半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梁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梁沿镜片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梁采用分叉式悬臂梁结构,悬臂梁在平面内呈迂回排列,悬臂梁的分叉端位于硅结构框架上,汇合端位于镜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镜片的表面固定电阻丝,导线布置在支梁的表面并导通电阻丝和电极。
一种热驱动可变形微镜的加工方法,其实现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SOI(Silicon-On-Insulator)基片正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然后溅射一层铝后利用光刻工艺形成反射镜面;
步骤二:在SOI基片正面通过光刻工艺图形化需要形成支梁结构后利用DRIE(DeepReactive Ion Etching)工艺刻蚀成形;
步骤三:在SOI基片背面通过光刻图形化需要刻蚀的背腔结构后利用DRIE工艺刻蚀背腔至SOI中间二氧化硅层;
步骤四:利用腐蚀液腐蚀暴露出来的二氧化硅层,释放微镜,完成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无锡微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大学;无锡微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3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