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9858.2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盟;罗林山;斯辉;胡广润;任昌宙;程元友;张晓芬;黄文;杨庆萍;曾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0 | 分类号: | E04F11/00;E04G13/06;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道 施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坡道施工装置,该坡道施工装置包括基体定型部(10),其特征在于:该坡道施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体定型部(10)内的,并与所述基体定型部(10)相配合使用的支撑部(20),所述基体定型部(10)和所述支撑部(20)之间的空间设有混凝土干固后形成的防护体(30),所述支撑部(20)与所述防护体(30)的上表面形成凹凸的摩擦纹面(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由若干分离部(21)构成,相邻的所述分离部(21)之间的空间设有干固后的混凝土,干固的混凝土表面为基础面(311),每两个基础面(311)的连接处形成摩擦纹路(312),所述摩擦纹路(312)的宽度为1-3cm;所述摩擦纹面(31)由若干所述摩擦纹路(312)和若干所述基础面(31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定型部(10)为设置于垫层(1)上方的框架,所述基体定型部(10)与所述垫层(1)的尺寸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定型部(10)设置为由四条角钢A构成的矩形或梯形框架;所述角钢A垂直的两个面开口朝外设置,其中一个面与所述防护体(30)的上表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21)设置为直条状的角钢B,所述分离部(21)自上而下等距间隔设置在框架的内部,且每个所述分离部(21)均与所述框架的顶边和底边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B包括两条长边,其中一条长边朝向所述防护体(30)的上表面设置,且该条长边的上侧与相邻的两个防护体(30)之间形成摩擦纹路(312),另一条长边设置于防护体(30)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角钢B朝上设置的长边之间的间距大于角钢B另一个长边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摩擦纹路(3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15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纹面(31)的两侧均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宽度为18-25mm。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坡道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施工位置混凝土浇筑铺设垫层(1);
2)在干固后的垫层(1)的上表面铺设基体定型部(10),基体定型部(10)框架内的相邻的分离部(21)之间的距离为5-15厘米;使基体定型部(10)的边缘与垫层(1)的边缘重合;或者将基本定型部(10)按设定方向铺设在垫层(1)上表面的中间。
3)在基体定型部(10)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稍干至不再流淌,通过工具将整个框架内的混凝土抹平,抹平后的混凝土高于分离部(21)的顶部2-10mm;
4)利用工具将分离部(21)朝上设置的长边的顶部混凝土划除,形成摩擦纹路(312),使摩擦纹路(312)的宽度为1-3cm,相邻摩擦纹路(312)之间的距离为5-15厘米,从而在防护体(30)的上表面,形成由若干个基础面(311)构成的,并带有摩擦纹路(312)的摩擦纹面(31);基体定型部(10)内的混凝土干固后即是形成的防护体(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98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互动设备
- 下一篇:光转换结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