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9736.3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马骁驰;王超;马郁芳;鄢秋龙;冯磊;于振龙;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20 | 分类号: | C07D493/20;A61P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116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7 羟基 大戟 内酯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抗结核作用的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结构式如下:式中R为卤素原子、甲氧基、硝基、氨基、巯基、C1至C18脂肪酸氧基、环烷烃酸氧基、取代苯甲酸氧基、取代桂皮酸氧基、烷氨基、烷巯基或取代磺酸氧基团及其光学异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松香烷型二萜为重要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主要存在于植物资源中,特别是药用植物,该类型化合物结构中主要为20个碳原子的二萜结构母核,具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及抗菌等。岩大戟内酯类化合物,属于松香烷型结构母核,其结构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官能团,分别为8,14-三元氧化、11,12-三元氧环,C12/C13/C14/C15五元不饱和内酯基团,其17位碳,作为烯丙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适于进行结构修饰,制备系列结构衍生物。但不同岩大戟内酯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结构不同,其作用效果亦存在差异。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以17-羟基-岩大戟内酯B为原料制备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及广泛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衍生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卤素原子、甲氧基、硝基、氨基、巯基、C1至C18脂肪酸氧基、环烷烃酸氧基、取代苯甲酸氧基、取代桂皮酸氧基、烷氨基、烷巯基或取代磺酸氧基团及其光学异构体。
所述R为乙酰氧基、丁酰氧基、异丁酰氧基、戊酰氧基、己酰氧基、辛酰氧基、环己甲酰氧基、油酸酰氧基、桂皮酰氧基、对硝基苯甲酰氧基、甲磺酸酰氧基、或者对硝基苯磺酰氧基。
一种上述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 将17-羟基-岩大戟内酯B溶解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加入10倍量的酰氯试剂以及吡啶,于室温下搅拌12小时,所述17-羟基-岩大戟内酯B、无水二氯甲烷、吡啶的用量比为1 mol:50ml:2 ml;
b. 将反应液倾入冰水中,采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使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用稀盐酸水溶液洗去吡啶,用饱和NaCl水溶液洗一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得淡黄色固体,进一步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7-羟基-岩大戟内酯B衍生物。
一种上述17-羟基-岩大戟内酯B的衍生物在制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或广泛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是以17-羟基-岩大戟内酯B为原料制备其衍生物,所制备的衍生物具有抑制(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及广泛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提供了作用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抗结核新药。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1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a抑制作用(扫描电镜图)。
图2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4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5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6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7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8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9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0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未经大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9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