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39660.4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景志敏;李颖;张中月;白瑜;李琪;张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舒梦来 |
| 地址: | 71011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介质 增强 吸收 结构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金属基底和嵌套部,所述嵌套部周期性地设置在所述金属基底上;
所述嵌套部包括第一金属柱、介质层和第二金属柱,且所述第一金属柱为实心结构,所述介质层和所述第二金属柱均为空心结构,所述介质层嵌套在所述第一金属柱外部,所述第二金属柱嵌套在所述介质层外部;
还包括石墨烯薄膜,所述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所述金属基底远离所述嵌套部的一端;所述石墨烯薄膜的面积大于所述嵌套部的顶面面积;所述石墨烯薄膜四周厚、中间薄;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柱和所述第二金属柱之间形成金属-介质-金属结构,入射光被限制在所述介质层内,实现强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的材料为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柱和所述第二金属柱的材料为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柱、介质层和第二金属柱的形状均为长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的高度为500纳米,所述第一金属柱的边长为100纳米,所述介质层的边长为150纳米、所述第二金属柱的边长为200纳米。
7.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多个结构通过金属基底固定连接。
8.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增强吸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光强检测装置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吸收的装置,所述光强检测装置与所述增强吸收的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增强吸收的装置对光的吸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96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