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3405.9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庞守德;高强;查凌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强高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4/04 | 分类号: | D01D4/04;D01D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刘红梅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沥青 熔融 纺丝 喷丝板 高效 清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喷丝板清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现场拆解的喷丝板冷却后,刮去喷丝板表面的中间相沥青,喷丝板置于惰气氛围下高温处理;喷丝板冷却后,刮去表面的中间相沥青,喷丝板经热盐浴处理;喷丝板冷却并去除表面熔盐,喷丝板超声处理,再用压缩空气吹扫表面;喷丝板烘干后检测。本发明中的处理步骤绝非是简单的罗列加和,而是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且清理效率远高于现有的清理方法,并且不会对喷丝板造成变形等不利影响。经测试可得本清理方法的合格率可达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喷丝板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具有高导热、高模量、高强度等特点,是由美国、日本垄断的关键性材料,其在核工业、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是由中间相沥青在高温下经过熔融纺丝、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等一系列工艺制备而来的,其中熔融纺丝是纤维成型的关键步骤。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熔融纺丝的喷丝板的厚度一般在10mm左右,又因其孔径较小(0.1mm-0.3mm之间),长径比(2-4)较高;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要求喷丝板有很高的洁净度,否则极易产生断丝及丝的稳定性变异。
中间相沥青一般是由煤沥青、石油沥青以及纯芳烃化合物等高温聚合而成,是一种高温沥青。中间相沥青含碳量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溶剂对其能够全部溶解,所以靠传统溶剂浸泡清洗其喷丝板的方法行不通。目前化纤行业常用真空清洗炉对纺丝板进行清洗,此方法是在高温 (超过600℃)及真空下(通入少量空气)使聚合物分解,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对中间相沥青而言分解温度较高,且残炭(无氧情况下)超过60%,残炭与喷丝板之间有非常强的附着力,传统的超声清洗对其作用甚微。在有氧气氛时,超过600℃时中间相沥青氧化过程很漫长,且高温下金属易变形和氧化,对喷丝板损伤很大。为保证喷丝板的使用寿命以及熔融纺丝的稳定,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清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理,且不会损伤喷丝板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相沥青熔融纺丝喷丝板的高效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现场拆解的喷丝板冷却至室温后,刮去喷丝板表面的中间相沥青;
S2、将经步骤S1处理后的喷丝板置于惰气氛围下高温处理;
S3、将经步骤S2处理后的喷丝板冷却至室温后,刮去表面的中间相沥青;
S4、将经步骤S3处理后的喷丝板经热盐浴处理;
S5、将经步骤S4处理后的喷丝板冷却并去除表面熔盐;
S6、将经步骤S5处理后的喷丝板超声处理,再用压缩空气吹扫至表面无水珠。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7,将经步骤S6处理后的喷丝板烘干后检测;经步骤S7检测不合格时,喷丝板再次经步骤S4至S7处理。其中,喷丝板合格以镜检仪器检测为准,孔合格率在99.9%以上为合格。
作为优选地,喷丝板再次经步骤S4至S7处理时,步骤S4的处理时间为原步骤时长的1-3倍。
作为优选地,步骤S2的具体处理步骤为:将喷丝板架空平放于高温炉内,惰气氛围下处理30min-2h;所述高温炉内温度高于纺丝温度10℃ -20℃,且高温炉内温度不高于400℃。中间相沥青纺丝温度下,中间相沥青已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还不足以让其在重力下非常顺畅的脱离喷丝板。但高温炉温度不宜超过400℃,400℃以上沥青自身反应加快,粘度升高。喷丝板孔内会冒出很多沥青,这些沥青用机械方法除去后,会大大降低后面的清洗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强高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强高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3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