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以及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28130.X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2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治;黄声骏;金长子;丁辉;邹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29/14 | 分类号: | B01J29/14;B01J29/16;B01J29/46;B01J29/76;B01J35/10;C07C29/149;C07C35/08;C07C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张莹;周锐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以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以及制备方法、应用。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载体包括多级孔分子筛;活性组分包括活性金属元素;活性金属元素包括铜和锌。本申请提供的催化剂使用多级孔分子筛为载体,多级孔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中孔,其多级孔孔道体系可负载更多地活性组分,并且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该催化剂用于乙酸环己酯加氢反应,可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压力和氢酯比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乙酸环己酯转化率、环己醇和乙醇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以及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化工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己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用来生产环己酮和己二酸。环己酮和己二酸分别是生产聚酰胺塑料尼龙6和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乙醇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且是汽油的重要调和成分。
当前,环己醇主要采用环己烯水合方法制备。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水合反应速率慢。环己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造成反应速率低;2)单程转化率低。环己烯水合反应受热力学平衡限制,即使延长反应停留时间,环己烯单程反应转化率仍只能达到12%左右。3)对环己烯、水原料纯度要求高。环己烯原料中的环己烷杂质的含量须尽可能降低,以减少环己烷杂质溶解效应对反应速率的负面影响;作为原料中水的氧含量对水合反应存在着影响,必须尽可能降低;4)反应操作和后续分离、循环成本较高。反应体系是“油相(环己烯)-水相-固相(分子筛)”三相复杂体系。需要强力搅拌形成乳化体系,以提高反应的传质;催化剂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相应的磨损消耗,所产生的细小磨损催化剂给后续物料分离带来困难。因此,仍然需要发展新型环己醇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等缺点。
通过乙酸环己酯加氢生产环己醇是高效的环己醇生产方法。乙酸环己酯可通过环己烯和乙酸的加成酯化方法合成。相对于环己烯水合,环己烯和乙酸的加成酯化和乙酸环己酯的加氢反应均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转化率和选择性。因此,以此环己醇生产路线可明显提高环己醇的生产效率。
乙酸环己酯加氢催化剂是一种酯加氢催化剂,目前在酯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中,催化剂载体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传统微孔分子筛由于孔径较小,不利于活性物种在其孔道内部的沉积和反应物的扩散。而传统的介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不佳,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当前仍需开发新型催化剂载体,降低乙酸环己酯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压力和氢酯比。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使用多级孔分子筛为载体,多级孔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中孔,其多级孔孔道体系可负载更多地活性组分,并且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该催化剂用于乙酸环己酯加氢反应,可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压力和氢酯比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乙酸环己酯转化率、环己醇和乙醇选择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负载在所述载体上;所述载体包括多级孔分子筛;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活性金属元素;所述活性金属元素包括铜和锌。
可选地,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所述活性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可选地,所述多级孔分子筛中具有微孔和中孔结构。
可选地,所述多级孔分子筛可由后处理方法或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可选地,所述多级孔分子筛包括多级孔ZSM-5分子筛、多级孔Y型分子筛、多级孔Beta分子筛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多级孔分子筛的硅铝比Si/Al为5~50。
优选地,所述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硅铝比Si/Al为15~30;所述多级孔Y型分子筛的硅铝比Si/Al为5~20;所述多级孔Beta分子筛的硅铝比Si/Al为5~20。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包括助剂金属元素,所述助剂金属元素包括镁、钙、铬、锰、镧、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包括所述助剂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8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