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连接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26366.X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海;蔡朝灿;赫晓东;王荣国;刘文博;董旭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 地址: | 52623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连接 接头 | ||
一种柔性连接接头,属于连接件制造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在飞行器的静力试验测试或者其他大变形实验测试中,由于在大变形试验测试中,从动机构非直线位移路径导致气缸与从动机构同轴度低,无法连接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连接接头包括碳钎维紧固套、从动机构连接接头、气缸连接接头、柔性外蒙皮套、两个套筒和两个压圈,本发明主要用于在飞行器的静力试验测试或者其他大变形实验测试中对气缸活塞杆和从动机构起到连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气缸作为一种常见的驱动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气缸是通过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实现从动件运动,一般气缸与从动机构直接连接或者通过浮动接头进行连接。但在飞行器的静力试验测试或者其他大变形实验测试中,随着载荷的增加,其位移路径并非直线,甚至会有较大的转动,当气缸作为推力驱动器时经常会出现气缸穿出现象,因此气缸常作为拉力驱动器使用,但传统的连接方式无法满足气缸与从动机构的连接要求。因此对气缸的连接接头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从动机构与气缸活塞杆的连接方式在飞行器的静力试验测试或者其他大变形实验测试中,由于从动机构所受载荷逐渐增大容易产生非直线位移路径,从而导致气缸与从动机构同轴度低,无法连接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柔性连接接头。
一种柔性连接接头,所述一种柔性连接接头包括碳纤维紧固套、从动机构连接接头、气缸连接接头、柔性外蒙皮套、两个套筒和两个压圈;所述碳纤维紧固套的每一端向外翻折,每个压圈设置在碳纤维紧固套一端的翻折处,翻折后的碳纤维紧固套与碳纤维紧固套的外壁固定连接,翻折后的碳纤维紧固套的一端套设在从动机构连接接头固定端的外圆面上,且碳纤维紧固套与从动机构连接接头固定连接,翻折后的碳纤维紧固套的另一端套设在气缸连接接头固定端的外圆面上,且碳纤维紧固套与气缸连接接头固定连接,一个套筒套设在碳纤维紧固套的一端上,另一个套筒套设在碳纤维紧固套的另一端上,且每个套筒均与碳纤维紧固套紧密连接,两个套筒之间设有柔性外蒙皮套,柔性外蒙皮套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套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加工有内螺纹,套筒的封闭端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机构连接接头包括一号固定轴段、一号过渡轴段和一号连接轴段,一号固定轴段、一号过渡轴段和一号连接轴段依次同轴设置,一号固定轴段的一端与一号过渡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过渡轴段的另一端与一号连接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连接轴段的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一号连接轴段穿过通孔并设置在套筒的外侧,所述一号固定轴段和一号过渡轴段均设置在碳纤维紧固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机构连接接头包括一号固定轴段、一号过渡轴段和一号连接轴段,一号固定轴段、一号过渡轴段和一号连接轴段依次同轴设置,一号固定轴段的一端与一号过渡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过渡轴段的另一端与一号连接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连接轴段的另一端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通孔,定位通孔的轴线与一号连接轴段的轴线垂直设置,且在通孔中设有定位销,一号连接轴段的轴径小于定位销的长度,一号连接轴段穿过通孔并设置在套筒的外侧,所述一号固定轴段和一号过渡轴段均设置在碳纤维紧固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连接接头包括二号固定轴段、二号过渡轴段和二号连接轴段,二号固定轴段、二号过渡轴段和二号连接轴段依次同轴设置,二号固定轴段的一端与二号过渡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过渡轴段的另一端与二号连接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连接轴段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加工有盲孔,盲孔内壁加工有内螺纹,二号连接轴段穿过另一个通孔并设置在另一个套筒的外侧,所述二号固定轴段和二号过渡轴段均设置在碳纤维紧固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过渡轴段和二号过渡轴段的外圆面均为倒角面;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开口端上加工有环形凹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6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肉机清洗刷
- 下一篇:一种柔性边界的张拉结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