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22386.X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0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文;赵永生;刘赟;唐亮;梁晓伟;隋仕伟;吴轲;何义赟;戚梦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和顺 |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F11/00;G06F16/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可视化 技术 可靠性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它包括:步骤一:数据采集,采集公变运行数据并保存,步骤二:数据处理,计算公变采集率,完整率,步骤三:可靠性分析,对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进行可靠性分析;步骤四:可视化输出,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用绿色数字显示公变采集率可信,否则用红色数字显示公变采集率;用绿色数字显示完整率可信,否则用红色数字显示完整率。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通过增加可靠性分析,对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是否可信进行了闭环判断,增加了上述两个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增加可视化环节,让操作员直观的看到判断结果,减轻了操作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配网处于整个电网的末梢,是电力企业面向社会的窗口,配网的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社会责任和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配网的精益化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配电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随着用电信息系统的发展,采集装置的日益先进,大部分配网公用配变具备了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的条件,有效的利用公变运行数据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及早发现公变运行异常、采集数据质量、传输通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已提出公变三相不平衡、低电压、重过载等传统指标统计分析,能够较好的反映出配电网公变的运行情况,可以用于及时开展整治工作。然而随着公变运行数据的逐步累积,传统分析方法显得日渐乏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从数据源头掌控整体情况、更有利于开展整治工作和指定整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CN201810834235.9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指标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技术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公变电流、电压、功率等运行数据,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对公变运行数据按照公变接入及时率、完整率、采集率等模型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通过完整率、采集率、及时率等关键指标的掌控,不但可以宏观掌控变压器的运行健康情况,还能发现采集装置和数据传输通道缺陷,对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然而上述技术也存在缺陷:无法对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是否可信进行判断。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是否可信进行判断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
采集公变运行数据并保存,
步骤二:数据处理;
按照下述公式计算;
其中,已采集公变运行数据的公变数量为步骤一采集的数据;配网公变总公变数量是外部给定的数据;实际采集的公变运行数据点数是电流实际采集点数、电压实际采集点数、功率实际采集点数之和;应采集的公变运行数据点数是外部给定的数据,
步骤三:可靠性分析;
对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进行可靠性分析;
步骤四:可视化输出;
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公变采集率和完整率;若步骤三的判断结果是公变采集率可信,则用绿色数字显示公变采集率,否则用红色数字显示公变采集率;若步骤三的判断结果是完整率可信,则用绿色数字显示完整率,否则用红色数字显示完整率。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配网可靠性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公变运行数据包括:公变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和顺,未经江和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3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反向投掷机构
- 下一篇:无人驾驶车辆的控制设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