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棒材高通量连续制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1889.5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3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才巨;李宁宇;易健宏;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5/00 | 分类号: | B22F5/00;B22F3/20;B22F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龙燕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棒材高 通量 连续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金棒材高通量连续制备装置,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连续挤压机、转轮式投料装置、混粉装置、旋转轴Ⅰ、外壳体Ⅰ、储料仓Ⅰ、漏斗Ⅰ、圆柱形混粉机、搅拌器、电机、连接部件、旋转轴Ⅱ、旋转轴Ⅲ、储料仓Ⅱ、漏斗Ⅱ1、漏斗Ⅲ、外壳体Ⅱ;对于转轮式投料装置挤压后得到的合金棒材具有成分梯度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合金棒材的高通量制备;而对于混粉装置挤压得到的合金棒材同样具有成分梯度变化,同样实现了合金棒材的高通量制备;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实现三元及三元以上的合金高通量制备,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空间占用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金棒材高通量连续制备装置,属于材料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材料的高通量制备技术与设备,较为常用的制备技术包括:扩散多元节法、共沉积法、物理掩模法、喷涂合成法、微流控合成法等,但是对于块体材料的高通量制备技术极为有限,并存在着制备效率低下、三元及三元以上的合金制备极为困难,且相关设备较少,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且对于多元合金的生产还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对于传统的棒材生产多采用传统的连续挤压技术,且生产的棒材多为成分均一的合金棒材,对于多元合金棒材的生产技术较为单一,多为采用多台设备同时进行挤压,且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来实现,导致空间占用大,生产效率低下,并要耗费大量人力与资源,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在短时间、低成本和低消耗的情况下实现生产大批多元合金棒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棒材高通量连续制备装置,克服上述多元合金棒材高通量制备困难、传统生产设备空间占用大、生产效率低、人力与资源耗费大、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包括连续挤压机1、转轮式投料装置2、混粉装置3、旋转轴Ⅰ4、外壳体Ⅰ5、储料仓Ⅰ6、漏斗Ⅰ7、圆柱形混粉机8、搅拌器9、电机10、连接部件11、旋转轴Ⅱ12、旋转轴Ⅲ13、储料仓Ⅱ14、漏斗Ⅱ15、漏斗Ⅲ16、外壳体Ⅱ17、储料仓底盖Ⅰ18、储料仓底盖Ⅱ19、漏粉口20;
连接部件11与旋转轴Ⅰ4下端活动连接,连接部件11可绕旋转轴Ⅰ4进行360度转动,连接部件11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Ⅱ12、旋转轴Ⅲ13固定连接,旋转轴Ⅱ12的下端与混粉装置3活动连接,混粉装置3可绕旋转轴Ⅱ12进行360度转动,旋转轴Ⅲ13的下端与转轮式投料装置2活动连接,转轮式投料装置2可绕旋转轴Ⅲ13进行360度转动;
所述转轮式投料装置2为圆柱形结构,包括外壳体Ⅰ5和储料仓Ⅰ6,在外壳体Ⅰ5内部设有多个储料仓Ⅰ6,储料仓Ⅰ6下端设有底盖Ⅰ18,储料仓Ⅰ6呈圆形排列,转轮式投料装置2的下方设有漏斗Ⅰ7,漏斗Ⅰ7固定在旋转轴Ⅲ13上,通过旋转转轮式投料装置2,使任意储料仓Ⅰ6的出口与漏斗Ⅰ7正对;当转轮式投料装置2位于连续挤压机1上方时,漏斗Ⅰ7位于连续挤压机1的进料口的正上方;
所述混粉装置3包括圆柱形混粉机8、外壳体Ⅱ17、储料仓Ⅱ14、漏斗Ⅱ15、漏斗Ⅲ16,外壳体Ⅱ17内部设有多个储料仓Ⅱ14,储料仓Ⅱ14呈圆形排列,储料仓Ⅱ14下端设有底盖Ⅱ19,外壳体Ⅱ17的中部设有漏斗Ⅱ15,漏斗Ⅱ15固定在外壳体Ⅱ17的侧壁上,漏斗Ⅱ15位于储料仓Ⅱ14的正下方,漏斗Ⅱ15的下端与圆柱形混粉机8的进料口正对;圆柱形混粉机8两端固定在外壳体Ⅱ17的内侧壁上,圆柱形混粉机8的内部设有搅拌器9,搅拌器9与电机10连接;圆柱形混粉机8底部设有多个漏粉口20,漏粉口20的正下方设有漏斗Ⅲ16;当混粉装置3位于连续挤压机1上方时,漏斗Ⅲ16位于连续挤压机1的进料口的正上方。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转轮式投料装置2中设有3~9个容积相同的储料仓Ⅰ6。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混粉装置3中设有3~9个容积相同的圆柱形储料仓Ⅱ14。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搅拌器9包括轴和叶片,叶片的结构为四叶片共轴并呈交叉排列安装,轴和电机10连接。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漏斗Ⅱ15与振动电动机连接,振动电机固定在圆柱形混粉机8上,振动电机振动使原料进一步混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1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结构及蒸汽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Token的用户身份辅助加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