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定位的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563.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强;胡丹晖;汪涛;周学明;马建国;张耀东;周玎;卢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9/14 |
代理公司: | 42113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变量 沉降 方向坐标 输电杆塔 判定 输电线路 预测模型 北斗 定位算法 判定结果 时间顺序 时刻设定 输电路线 排序 剔除 预测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方法及系统,涉及输电路线维护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北斗定位,并利用差分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当前时刻输电杆塔的坐标;计算输电杆塔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当前形变量以及往期形变量,并对往期形变量中的粗差进行剔除;根据时间顺序,对往期形变量进行排序,建立预测模型;基于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当前时刻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形变量,作为位移沉降判定阈值;将计算得到的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当前形变量,与位移沉降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得出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输电杆塔位移沉降的精确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路线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切实提升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北斗地面监测和线路巡检相互协同的监测预警系统,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全天候不间断和数据无线传输等诸多优点,能够应用于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对于输电线路,当前已全面开展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卫星遥感监测预警体系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杆塔部署北斗地面监测站和北斗基准站,从而搭建基于北斗精确定位的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从而对输电杆塔位移沉降进行精确监测判定。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全天候不间断和数据无线传输等诸多优点,能够应用于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但是,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直接应用于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会引入新的误差,显著降低北斗卫星定位精度,甚至出现不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问题,影响位移沉降判定决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输电杆塔位移沉降的精确判断。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北斗定位,并利用差分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当前时刻输电杆塔的坐标;
计算输电杆塔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当前形变量以及往期形变量,并对往期形变量中的粗差进行剔除;
根据时间顺序,对往期形变量进行排序,建立预测模型;
基于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当前时刻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形变量,作为位移沉降判定阈值;
将计算得到的设定固定点指定方向坐标的当前形变量,与位移沉降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得出输电线路位移沉降判定结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基于北斗定位,并利用差分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当前时刻输电杆塔的坐标,具体为,基于北斗定位建立观测方程,然后利用差分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当前时刻输电杆塔的坐标;
所述基于北斗定位建立观测方程,其中,建立的观测方程为:
其中,表示伪距,表示相位观测值,表示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dtr表示接收机钟差,dTs表示卫星钟差,c为光速,表示电离层误差、表示对流层误差,φr,0,i表示接收机初始相位,表示卫星初始相位,表示整周模糊度,λi表示载波i波长,εP表示伪距观测噪声,εΦ表示相位观测噪声,表示与接收机初始相位和整周模糊度相关的相位偏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对往期形变量中的粗差进行剔除,所使用的粗差剔除方法为基于中位值及标准化IQR的粗差定位方法;
所述基于中位值及标准化IQR的粗差定位方法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