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9105.5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3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沈玉龙;张维尊;王建东;贺梦帅;于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5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tz 目标 跟踪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S2、毫米波雷达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发送给中央系统;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S4、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安防监控方法只能对一定区域、一定方向进行监控,无法做到一个监控实现360°全覆盖,并且无法对目标进行跟踪和放大。如果采用多个监控摄像头实现区域全覆盖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出现监控死角等痛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的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存到系统数据库中;
S2、当有目标进入可监控区域时,毫米波雷达会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并发送给中央系统;
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根据json格式数据中毫米波雷达的sn号,在数据库中找到对应毫米波雷达绝对坐标,再结合json格式数据中的目标相对坐标信息,通过相对坐标系转换,计算得到目标的绝对坐标,从数据库中可以获取已知智能球机的绝对坐标,与目标绝对坐标进行一一比对,找到距离目标最近的智能球机,获得该球机sn号,通过几何角度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
S4、根据得到的Pan值、Tilt值、Zoom值和原智能球机所处的Pan值、Tilt值、Zoom值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
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实现监控对目标的跟踪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在获取已知智能球机的绝对坐标后,将绝对坐标存为字典集。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封装成json格式的sn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给中央系统,中央系统与无线网络位于同一频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采用毫米波雷达来监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出现,当目标出现时,毫米波雷达会将目标坐标信息发送给中央系统进行处理,中央系统接收到毫米波雷达的目标信息后,会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智能球机所能识别的PTZ控制指令传给智能球机,智能球机通过云台移动和镜头变倍完成了对目标的锁定,从而实现了一种基于PTZ自适应控制的目标跟踪型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的控制分析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的Pan值的几何角度计算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