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自动分离、组合的胶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4343.7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梁若鹏;张晓雪;孙玉岭;朱荣涛;王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离 组合 胶囊 内窥镜 | ||
一种可分离组合的胶囊内窥镜,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相互配合的电连接件实现电连接,且两者通过电磁铁磁力组合或分离。通过组合完成胶囊内窥镜拍照功能,通过分离可以避免消化道卡滞,完成不同的采集任务,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两个本体能够分别提供不同照明范围的照明光源,避免光照死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胶囊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胶囊内窥镜尺寸虽然已经做到很小,但是在消化道某些狭窄区域还是会发生卡滞,导致胶囊内窥镜无法顺利通过消化道。大部分卡滞再经过一定时间都会消除,例如临床在1-2天内胶囊内窥镜都可以自行排出体外,但某些卡滞还是会延续较长时间。并且由于卡滞,胶囊内窥镜的工作目标难以按时完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可伸缩的胶囊内窥镜。但可伸缩空间毕竟有限,因此解决卡滞问题效果并不佳。如果提高可伸缩空间又会带来胶囊内窥镜中的放置元件的空间减小,影响胶囊内窥镜的配置。
另外,现有胶囊内窥镜通常独立完成任务,这使得某些需要配合完成的项目无法开展,采集效果不佳。如果采用吞入多个胶囊内窥镜的方式,又会给用户带来痛苦和成本的增加。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可分离、组合的机械装置,但这些装置并不适合应用于体内环境,不适合应用于胶囊内窥镜装置中,且分离、组装较为复杂,时间长,操作要求高。
因此,本领域急需解决以下问题:①能够解决卡滞问题,②适合体内环境使用,③能够提高采集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装置,具体包括: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其中第一本体具有透明头部壳体、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第一控制电路、无线发射装置、第一电容、第一电磁铁、第一电连接构件;
第二本体内具有磁力感应线圈、第二控制电路、第二电容、第二电磁铁、第二电连接构件;
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连接的底面还具有透明外壳,透明外壳对应的本体内部设置有对准图像采集设备,对准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第二本体的顶部图像;
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连接的顶面还具有多个指示光源,多个指示光源分别设置于透明外壳内;
第一电连接构件为环形凹槽,分为正极凹槽和负极凹槽,第二电连接构件为凸起,凸起的俯视截面为环形的一段;
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一电磁铁供电,从而使得第一电磁铁产生磁力;
第二控制电路将磁力感应线圈或第二电容,从而使得它们任意之一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电磁铁,从而使得第二电磁铁产生磁力;
第二本体内的磁力感应线圈用于接收外部电磁场,从而产生工作电流,第二控制电路将磁力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分配至第二电连接构件,从而向第一本体供电。
特别的,第二控制电路将多余电能分配存储于第二电容。
特别的,在第二本体顶面的第二电连接构件的两边分别设置指示光源。
特别的,第二电连接构件的顶部涂黑,从而在该区域形成一个暗点,与其两端的指示光源形成明显对比。
特别的,第一电磁铁中的电流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a、b、c、d为经验系数。x为两个本体之间的距离,I0为标准电流大小。
特别的,在分离状态下,第一本体中照明光源照亮第一区域,第二本体上的照明光源照亮第二区域,且第二区域部分包含于第一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踝保护及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利用GOR转炉冶炼低碳不锈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