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及接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0072.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星;白木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客瓦垒石(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3/38;H02K5/20;H02K15/00;H02K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定子 绕组 接线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该电机定子至少包括金属薄板和导电线,其中金属薄板设置为闭环的筒状结构,导电线排布于金属薄板上,形成导电线圈;若干导电线的端部依次连接形成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引出端导电线一端延伸出金属薄板筒状结构的端部一侧,其延伸部分形成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端连接有PCB连接基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PCB连接基板及其上设置的孔位接线,可在一片PCB连接基板上实现接线回路;PCB连接基板和定子金属薄板的筒状结构端面之间有间隔便于散热和冷却定子;用PCB基板接线可以简化工程数量和其他配件的数量,优化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和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或称电机,一般有使用永久磁铁生成磁场的部分和在此磁场内的卷线圈有电流通过时得到电机的旋转力的部分。其中,线圈根据卷绕圈数,卷绕样式有很多种的形状,但无论何种形式,在多相交流电机的情况下,相间的线圈端部在空中配线是常有的。为了使线圈端在空中配线,既有的方法配线时必须确保与电机机壳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连接部与电机机壳接触并造成短路,这样可以确保足够的耐压。具体而言,现有电机通常采用集中绕组的接线方式,即采用自动绕线机先把定子铁芯上的每个线圈绕好,每个定子线圈的端部有引出端,将若干个定子线圈的引出端依次连接形成绕组,每个绕组即为一相,再将每相绕组端部的出线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最后将绕组的头部引至接线盒完成接线作业。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和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电机的体量比较小,电机上连接的电路板焊盘面积小,焊盘上排布的焊点较多时无法做到合理排布,这就要求电机绕组在与电路板焊接时需要较长的跨线,绕组线头需要加额外的绝缘套管否则会短路,而绕组头部加上绝缘套管使制作工艺复杂,容易造成电机头部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缩小电机的整体体量;
(2)在电机绕组头部设置绝缘套管,基本包裹住电机绕组头部,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无法从绕组头部流出,容易造成电机过热,影响正常使用;
(3)由于电机的体量较小,线圈引出线线径较细,且引出线与焊盘之间的焊接点的应力很集中,引出线容易受扯动而断裂,影响电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及接线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及接线方法,以解决现有电机定子绕组绕线复杂、易折损、体量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结构,该电机定子至少包括金属薄板和导电线,其中所述金属薄板设置为闭环的筒状结构,所述导电线排布于所述金属薄板上,形成导电线圈;若干所述导电线的端部依次连接形成定子绕组;每个所述定子绕组具有引出端,作为引出端所述导电线一端延伸出所述金属薄板筒状结构的端部一侧,其延伸部分形成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一端连接有PCB连接基板,所述PCB连接基板上连接有外接导线,所述PCB连接基板通过外接导线与外部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CB连接基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金属薄板筒状结构轴线垂直,且所述金属薄板上具有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PCB连接基板所在平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便于散热和冷却定子。
进一步的,所述PCB连接基板上排布有若干孔位,所述接线端子一端穿过所述孔位实现与所述PCB连接基板的电路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孔位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穿过所述孔位时,其接线端子头部超出所述PCB连接基板所在平面,且超出部分通过焊锡与PCB连接基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超出所述PCB连接基板的高度≥1mm,且每个所述接线端子的长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客瓦垒石(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客瓦垒石(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0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药自动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近视弱视矫正训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