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氨基丙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1963.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垒;李博;王钰;陈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0 | 分类号: | C07C213/00;C07C2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戴贤群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丙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氨基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丙烯腈和苯甲醇在碱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从所得反应液中分离得到3‑苄氧基丙腈;(2)在加氢催化剂存在的液相反应体系中,将所述3‑苄氧基丙腈进行加氢反应,从所得反应液中分离得到3‑氨基丙醇,同时得到的副产物甲苯可作为步骤(1)的萃取剂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氨基丙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氨基丙醇是常用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合成D-泛醇、环磷酰胺、心可定等药物。其中D-泛醇则是一种优异的皮肤与头发保护剂,可使皮肤保持柔嫩、毛发光亮油润,广泛应用在护发产品和化妆品中,还可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主要用于肿瘤免疫,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系统性坏死血管炎、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等都有很强指征。心可定是一种钙拮抗药物,能抑制Ca2+向细胞内转运,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力,松弛血管平滑肌,还有抗交感神经作用,能抑制肾上腺素,控制神经末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能力,且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等。
3-氨基丙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丙烯腈法、氯乙醇法、环氧乙烷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最关键的中间体是3-羟基丙腈,随后3-羟基丙腈通过催化氢化还原制备终产物3-氨基丙醇。
其中,丙烯腈法则是通过丙烯腈的水合反应来制备3-羟基丙腈的。该方法起始原料成本低,但反应转化率不高、收率较低。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3-羟基丙腈与丙烯腈进一步缩合生成大量的副产物二氰乙基醚(参见专利US2579580)。虽然已有专利(参见US5268499、CN1189449C、JP1989090160A)报道二氰乙基醚可通过热解转化为3-羟基丙腈和丙烯腈从而提高原料的总利用率,但这无疑增加了反应工序,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氯乙醇法、环氧乙烷法分别是以2-氯乙醇和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通过与氢氰酸、氰化钠或氰化钾等氰化物反应来制备3-羟基丙腈。比如,McGinley报道了用氯乙醇与氰化钾在甲醇中反应4小时,3-羟基丙腈的收率可达87%。专利CN 106883142 B报道了环氧乙烷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环氧乙烷容易爆炸,大大增加了工艺的安全风险。虽然氯乙醇法、环氧乙烷法均可取得可观的收率,但是反应起始原料价格较高,而且反应过程中均用到了剧毒品氰化物,环境不友好,三废产生严重。
此外,专利CN 103012165 A中还报道了1,4-丁内酯路线制备3-氨基丙醇的工艺。该方法以1,4-丁内酯为起始原料,首先通过与水合肼反应开环,随后生成的中间体在亚硝酸钠作用下生成酰基叠氮,最后发生重排生成3-氨基丙醇。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起始原料较昂贵,采用毒性较大的水合肼以及具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为底物,生成的中间体叠氮化物存在爆炸的危险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传统3-氨基丙醇制备方法中起始原料昂贵、毒性大、工艺复杂、收率低、对环境不友好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3-氨基丙醇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3-氨基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腈和苯甲醇在碱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加成反应,从所得反应液中分离得到3-苄氧基丙腈;
(2)在加氢催化剂存在的液相反应体系中,将所述3-苄氧基丙腈进行加氢反应,从所得反应液中分离得到3-氨基丙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为铑、钌、钯和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0℃~50℃,优选为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1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