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9456.4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0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冀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扬州良德抗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32;C07K16/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妍妍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沙门氏菌 毒素 塑封 胶体 | ||
1.一种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所述检测卡包括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条包括背板、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在背板上按顺序依次固定,所述胶体金垫内含有胶体金标记抗沙门氏菌毒素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设有检测线和质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条通过冷裱塑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卡上设置有样本孔,所述样本孔位于样品垫正上方。
4.一种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沙门氏菌毒素抗原提纯;
利用提纯后的抗原进行沙门氏菌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筛选;
胶体金标记抗体制备;
组装检测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体金标记抗体制备方法包括:
将抗体置于透析袋中,透析掉多余的盐离子透析掉;从透析袋中取出抗体,离心后除去多余的抗体聚合物,取上清液和胶体金连接进行标记;
加入碳酸钾溶液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将抗体溶液逐滴地加入到胶体金溶液中,混匀后静置;
加入BSA溶液和PEG20000溶液,以封闭金颗粒的表面的残留表位使颗粒聚集,继续静置;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移入新的离心管中,除去标记过程中未连接的金粒子;
将吸取的上清液离心,弃去上清,除去未标记成功的抗体及胶体金粒子,得到胶体金标记抗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体金标记抗体的质量鉴定方法为:将羊抗鼠二抗用PB稀释后在NC膜上点样,包被完全后,再将稀释过的金标抗体溶液滴在二抗位置上,直接与二抗反应作用,观察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检测卡的步骤包括:将硝酸纤维素膜贴到背板上,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用划膜仪以包被羊抗鼠二抗和靶标捕获抗体作为C线和T线,胶体金垫上喷涂稀释好的金标抗体,干燥后贴在背板上,然后依次贴上样品垫和吸水纸,使用切条机将组装好的试纸条切条,进一步采用压塑工艺制成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沙门氏菌毒素抗原提纯的方法包括:沙门氏菌毒素培养液裂解并除盐后进行弱阴离子交换层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沙门氏菌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包括:取制备所得沙门氏菌毒素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均匀,取混合液皮下注射小鼠;之后用弗氏不完全佐剂与贝类毒素-BSA混匀重复免疫;加强免疫后对小鼠眼眶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间接法测定其效价;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用PEG快速融合,加入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筛选。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沙门氏菌毒素的塑封胶体金检测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沙门氏菌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包括:用降植烷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采集小鼠腹水,离心收集上清,再过玻璃纤维柱,收集到澄清的腹水;经过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粗提纯小鼠腹水,用葡萄球菌A蛋白与萄聚糖交联,制备亲和层析柱将粗提抗体上样结合后洗脱后得到沙门氏菌毒素的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扬州良德抗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大学;扬州良德抗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4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人员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