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卸箱出箱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6509.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邦毅;张彩芹;汪雷春;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88 | 分类号: | B65G47/88;B65G47/31;B65G47/24;B65G47/2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箱出箱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卸箱出箱方法及卸箱出箱装置,它将被卸下的一组包装箱依次经过缓存装置和输送线向前输送,在输送线上通过出箱阻挡机构的控制,而将三列或四列的包装箱分两次通过,其中,对于四列的而言,每次为同一侧的两列通过,前面一组包装箱输出后再输出后面一组的包装箱,对于三列的而言,一次为相邻的两列通过,另一次为一列的包装箱通过;在输出路径上,包装箱在出箱阻挡机构之后再经过分距装置。本发明能够适配双列、单列输出以及交错式码垛方式的卸箱输出,提高卸箱出箱的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卸箱出箱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包装箱垛进行卸箱,一般为一次将一层的包装箱放入输送线,分列出箱。码垛时,包装箱一般按n×m逐层码放,其中m为列数。当卸入输送线后,在流水线上的阻挡机构控制下,每次放出一列,通过输送线上的活动通道导引,一列向左、一列向右,交错分列而整合为双列输送。这种装置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此外,对于码垛方式来说,有一种交错式码垛方式为,一层为四列包装箱,处在外侧的一列,其包装箱与其它三列的包装箱的摆放方向垂直,如果该列包装箱在某一层处在最右侧,则在其相邻层则处在最左侧,以此类推。对于这种码垛方式,其出箱的效率更加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箱效率高的卸箱出箱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卸箱出箱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被卸下的一组包装箱依次经过缓存装置和输送线向前输送,所述一组包装箱在卸下时为三列或四列;在缓存装置的配合下,在输送线上通过出箱阻挡机构的控制,而将三列或四列的包装箱分两次通过,其中,对于四列的而言,每次为同一侧的两列通过,前面一组包装箱输出后再输出后面一组的包装箱,对于三列的而言,一次为相邻的两列通过,另一次为一列的包装箱通过;
在输出路径上,包装箱在出箱阻挡机构之后再经过分距装置,通过分距装置将偏向左侧的包装箱列和偏向右侧的包装箱列之间的距离拉开,然后再向下游输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包装箱列在输送线上被输送通过出箱阻挡机构后,在进入分距装置之前,先经过导向结构,使得对于双列输入分距装置的包装箱能够以分距装置的中线为基准而左右排布,而对于单列输入分距装置的包装箱能使其靠近分距装置的中线。
对于交错式码垛的卸箱,包装箱在经过分距装置后,在输出之前还经过转向装置,使部分的包装箱列中的包装箱水平旋转角度到与其它列的包装箱的方向大致相同。
进一步地,包装箱列在进入转向装置时先经过导向结构,使得需要转向的箱子和不需要转向的箱子按照不同的方向和路径进入转向装置,以被转向处理或不被转向处理。
本发明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箱效率高的卸箱出箱装置。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卸箱出箱装置,包括输送线,所述输送线设置出箱阻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游设置缓存装置,被卸的包装箱经所述缓存装置后再进入到出箱阻挡机构前的输送线上;所述输送线在出箱阻挡机构之后的输送路径上还接入分距装置,能使两列并列的包装箱列彼此之间拉开距离。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输送线在分距装置之间设置导向结构,使得对于双列输入分距装置的包装箱能够以分距装置的中线为基准而左右排布,而对于单列输入分距装置的包装箱能使其靠近分距装置的中线。
所述分距装置采用左右排布的两列倾斜布置的输送滚筒,所述滚筒连接动力机构而被驱动旋转。
所述阻挡机构仅设置针对左侧列包装箱的活动阻挡结构及对应右侧列的包装箱的活动阻挡结构,对于中间列包装箱不设置阻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