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系统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4476.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波;聂亚林;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20/16;B60W10/06;B60W10/30;F02D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混合 动力 车辆 颗粒 物捕集器 再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系统和车辆,该方法包括:发动机控制器接收到颗粒物捕集器再生请求,获取当前电池电量信息、驾驶员驾驶意图信息和发动机状态信息;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在所述当前电池电量值低于电量阈值、驾驶员没有驾驶意图以及发动机处于怠速转速时,控制车辆进入颗粒物捕集器再生工况,其中,在所述颗粒物捕集器再生工况下,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怠速工况点并进行发电。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在车辆满足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条件时,通过控制电机工作在怠速工况点并进行发电,提高颗粒物捕集器入口的温度,从而利于颗粒物捕集器再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满足法规中对排放颗粒物的重量以及数量的要求,常常采用GPF(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捕集碳颗粒,GPF捕集碳颗粒后,需要在合适环境下烧掉碳颗粒,即GPF再生,以及,在GPF中颗粒物累碳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主动再生,以防止碳颗粒堵塞GPF导致其失效。
在一些方案中,通过发动机空转,待满足GPF再生温度后,再用稀空燃比制造有氧环境,从而使捕集的碳颗粒燃烧掉,但是,此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车型,实践表明某些车型即使空转时间再长GPF也达不到再生时的温度,因为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空转,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所有的客户都有耐心让发动机空转一段时间,这样部分客户的车辆可能长时间不会进入到主动再生状态。在一些方案中,通过断缸来满足GPF再生条件,但是,如果断缸时处于驾驶状态,会出现很多缺陷,例如引起驾驶异常感,带来客户的抱怨,在发动机处于变工况进行再生,使得再生过程不稳定;在一些方案中,通过气体颗粒过滤器的压降以确定再生的必要性,再通过控制多个操作参数,以满足GPF再生条件,但是,由于改变的操作参数较多,控制复杂,如果再驾驶过程中进入再生工况,会导致扭矩变化,引来驾驶异常感受;在一些方案中,通过安装加热炉,加热炉中设置电加热器,以及配合吹风装置,将空气加热到设定值,通过风扇往GPF里吹风进行再生,该方案成本增加,且不方便在车辆上布置,再生时许拆卸来操作,不方便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发动机怠速时控制GPF再生,不会影响驾驶以及无需增加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发动机和与发动机连接的电机,所述方法包括发动机控制器接收到颗粒物捕集器再生请求,获取当前电池电量信息、驾驶员驾驶意图信息和发动机状态信息;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在所述当前电池电量值低于电量阈值、驾驶员没有驾驶意图以及发动机处于怠速转速时,控制车辆进入颗粒物捕集器再生工况,其中,在所述颗粒物捕集器再生工况下,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怠速工况点并驱动所述电机进行发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混合动力车辆颗粒物捕集器再生的方法,在电池电量值低于电量阈值、驾驶员没有驾驶意图以及发动机处于怠速转速时,即在车辆处于非驾驶状态时,通过控制电机发电,增加电机的负荷和转速,使得颗粒物捕集器入口温度满足再生时的温度要求,利于使颗粒物捕集进行再生,无需增加加热装置,不会增加额外成本,且由于车辆是在未行驶时进行主动再生,工况稳定,容易控制,不会影响驾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颗粒物捕集器再生工况下,发动机控制器推迟所述发动机的点火角,并减小所述发动机的空燃比,保证GPF再生的温度和氧气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