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980.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钱银超;邓赛帮;潘汉钦;韩强;刘向征;陈东;刘艳兵;陈麒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6;B62D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后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中地板、后地板、后轮罩和后侧围,中地板与后地板拼接,后轮罩位于后侧围的下方、中地板和后地板的上方,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后侧围内加强板、后轮罩内加强板、后轮罩支架和后地板下横梁;其中,后侧围内加强板位于后侧围的内侧,后轮罩内加强板位于后轮罩靠近车身内部的一侧,后轮罩支架与后轮罩内加强板的底部连接;后轮罩内加强板的一端与后侧围内加强板和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后轮罩支架和后轮罩;后轮罩支架的一端与后轮罩内加强板和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后地板连接;后地板下横梁铺设在后地板的下方、并位于后轮罩支架的下方、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本发明通过构造各部件的搭接关系,使力的传递更加连贯、合理,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构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整体性能、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后轮罩与后地板及上车体的搭接处结构严重影响着汽车的整体性能。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后轮罩与后地板及上车体在布置结构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
第一,后轮罩一般比较薄弱,若无内外加强板,强度难以满足要求;
第二,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变形过大,容易引起电池起火,因此后部冲击性能十分重要;
第三,后轮罩与后地板处车身受力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减震器对于车身的冲击力、弹簧对于塔座的作用力、动力电池自身重力以及底盘对于后悬安装点的冲击力等,因此该处焊点容易失效,如何传导分散错综复杂的作用力,布置出合理的传力路径一直是后部车身开发的难点;
第四,随着用户对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后排座椅通常采用地板上加支架的方式,该方式在较大冲击的坡道路面时候容易产生对臀部的冲击,成为市场上主要抱怨的痛点;
第五,后门开关过程中和行驶过程中,后侧围锁处所受的冲击力大,容易引发侧围钣金开裂;
第六,对于SUV车型而言,其后部车身无衣帽架结构,不利于整车弯扭刚度及疲劳性能。
总体而言,后轮罩与后地板及上车体处构造主要存在结构不连贯、传力不合理、重量偏重、性能难以综合考虑等问题。
在现有的一些车型中,为了满足错综复杂的受力,后地板上一般布置两根横梁,一根横梁位于备胎池附近,为了保证备胎的强度和模态,另一根横梁位于弹簧塔座安装点附近,采用上下反扣的方式,通过轮罩内加强板搭接到轮罩上。为了保证后减震器处的结构贯通,轮罩内加强板一般需要做成一个很大的M型结构。另外,轮罩外加强板与弹簧塔座加强板无搭接关系,后门锁扣安装位置与侧围外加强板无搭接关系,动力电池安装点布置在左右纵梁上,与后地板横梁及备胎无搭接关系。并且,为了和传统燃油车共平台,电池后部与前地板后部平齐,造成电池模组空间较小,汽车续航里程较短。
上述车型的后轮罩与后地板及上车体在布置结构上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由于后地板上横梁布置在正对弹簧塔座安装点处,极大地限制了后排座椅及备胎池的布置空间;
第二,为了保证横梁和减震器塔座处传力贯通,轮罩内加强板一般需要做成M型结构,既增加了重量又挤压车内空间;
第三,备胎下横梁虽然能保证备胎强度模态的性能,但会导致搭接边处需要避让切边等问题,且造成增重;
第四,动力电池安装点均布在左右纵梁上,与后地板横梁及备胎无搭接关系,后部冲击性能无法保证;
第五,后门锁扣安装位置与侧围外加强板无搭接关系,后门开关和行驶过程中,后侧围承受来自锁的冲击力大,且无传力路径传导出去,容易引起侧围钣金开裂;
第六,后排座椅通常采用地板上加支架的方式,该方式在较大冲击的坡道路面时候容易产生对臀部的冲击,成为市场上主要抱怨的痛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