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312.8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申东一;韩相珉;金瑞寅;姜锡园;金润煐;李容燮;姜文远;权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徐丽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悬架 系统 |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包括:转向节,其可旋转地支撑车轮;以及下部控制臂,其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并连接转向节和车身,其中下部控制臂包括车轮侧端部部分,该车轮侧端部部分通过前下部外接头和后下部外接头连接到转向节的下部部分;以及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该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通过前下部内接头和后下部内接头连接到车身,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包括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和第二车身侧端部部分,其中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之中的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连接到车身,并且顺应性控制臂介于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与车身之间。
相关申请的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6119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在驱动轴与车身之间设置有悬架系统,作为被配置用于通过减少车辆行驶时从路面传递来的冲击或振动来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或驾驶稳定性的装置。
此种悬架系统提供车辆的多种功能。悬架系统通过切断来自路面的不规则冲击输入传递到车身来提供乘坐舒适性。悬架系统还通过适当地控制由驾驶员的驾驶输入或不平坦的路面引起的车身的摇摆运动来提供驾驶便利性。悬架系统还通过维持轮胎接触表面上的适当的竖直载荷,在转弯、制动和加速过程中提供轮胎的驱动牵引力。
为了提供悬架的优化功能,控制车轮对准,例如牵引和/或外倾角,通过悬架的几何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车轮的方向取决于相对于车身的运动,并且车轮的方向变化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
作为典型的悬架的示例,多连杆式悬架采用至少三个连杆作为悬架部件,以通过运动学方式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输入和车身的摇摆运动。
尽管与传统的悬架相比,此种多连杆式悬架实际上实现了性能上的改善,但是多连杆式悬架在最优地控制车轮对准方面也具有局限性。多连杆式悬架还示出这样的缺点:因为在有限的空间中可包括多个连杆,所以由于零件数量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并且空间效率下降。
与多连杆式悬架相比,双叉杆型悬架或麦弗逊式支柱型悬架可显示出更好的空间效率。然而,当施加侧向力和/或制动力时,双叉杆型悬架或麦弗逊式支柱型悬架可显示出难以牵引控制和侧向刚度的缺点。
特别地,在具有H形臂(其具有两个转向节侧连接点和两个车身侧连接点)的悬架的情况下,由于H形臂吸收了大部分驱动扭矩和制动力,所以乘坐舒适性可能会下降。此外,此种H形臂悬架可显示出这样的缺点,即响应于侧向力输入和制动力输入两者均难以满足牵引行为特性。
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能被视为对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具有改善顺应性行为特性,同时响应于车身的竖直运动而维持车辆动态行为特性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例的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包括:转向节,其可旋转地支撑车轮;以及至少一个控制臂,其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并连接转向节和车身,至少一个控制臂包括设置在转向节和车身之间的下部控制臂。下部控制臂可包括车轮侧端部部分,该车轮侧端部部分通过前下部外接头和后下部外接头连接到转向节的下部部分;以及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该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通过前下部内接头和后下部内接头连接到车身,该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包括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和第二车身侧端部部分。两个车身侧端部部分之中的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可连接到车身,并且顺应性控制臂介于在第一车身侧端部部分与车身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